姜莉玲:扎根沙海“梭梭苗” 引得春风度绿洲

时事   2024-12-13 21:31   甘肃  
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在26年如一日的林业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埋头垦荒播绿,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青春,也实现着自己的林业梦想。

姜莉玲在压沙现场  王珍艳  摄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压沙、植树造林已成为当地群众治理生态环境的永恒主题。参加工作20余年来,在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在治沙造林的征途上,在林业工程调查规划中……姜莉玲任劳任怨,风雨无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民勤人,我亲历过家乡‘大风一起不见家,一茬庄稼种三遍’的凄凉,也是在看着长辈们年复一年治沙中长大的,我觉得改善家乡面貌我也有一份责任,所以在中专毕业后从事了林业行业,成为一名治沙人。”姜莉玲说。
林业工程规划外业调查工作正值酷暑时节,而调查样地,要么在沙漠里,要么在戈壁上,大多地处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沙漠腹地,车辆无法到达,姜莉玲和同事只能凭借自己的两条腿丈量这片苍茫大地。白天搞外业调查,晚上加班熬夜整理内业,对姜莉玲来说,这注定是一场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姜莉玲查看梭梭长势情况  周旦  摄
在田间地头组织召开群众工作会、在施工现场讲解栽植管理技术,建设任务不完成不罢休,技术措施不落实不离场。凭借一腔热情,姜莉玲走遍了蹲点乡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块造林地块。几年来,她指导夹河、东坝两乡镇共营造农田防护林3600亩,防风固沙林3800亩,通道绿化86公里,工程压沙3000多亩。结合民勤实际,她发动村民探索试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
正是因为有姜莉玲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林业人”,年复一年地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营造绿水青山,才换来了民勤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现在的18.28%,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范例奖”等荣誉。
“正是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支持,全县人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民勤生态治理的丰硕成果,让我有幸见证了家乡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姜莉玲表示,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治理,持之以恒,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合理配置植被类型和密度,切实增加林草植被盖度,确保沙源不扩散,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谱写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姜莉玲为群众讲解压沙要领  王珍艳  摄
一辈子做一件事,只为守望绿色家园。姜莉玲26年的坚守不仅在沙漠中浇灌出“绿色希望”,也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她先后荣获“甘肃绿化奖章”“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但谈起这些成绩,姜莉玲一如往日的平淡。她深知,成就自己的是绿化事业,是林业,也是她今后注定要为之奋斗不息的终生事业!
“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勤朴坚韧 不畏艰辛 众志成城 久久为功’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积极投身重点风沙口治理、锁边防护林建设、林草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切实增加林草植被盖度,为打好两大沙漠民勤阻击战、筑牢绿洲生态安全屏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姜莉玲说。(记者:杨燕)

来源:民勤融媒


责任编辑:张尚梅 曹忠龙  编 辑:秦瑞红


下半场如期而至 河西走廊上演“光伏+”绿色变革
武威市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
央媒看武威丨民勤大漠湿地候鸟飞 雪后寒潭落影徊

阅读好文,点击“在看”

武威日报
欢迎关注武威日报微平台。武威日报创刊于1985年5月1日,是中共武威市委机关报,也是武威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