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蔡有关的成语故事

百科   2024-12-28 19:19   河南  

 古蔡大地,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漆雕开等孔门六贤、李斯等三宰相、谢良佐等三儒宗彪炳史册,辉耀古今。他们的道德文章、嘉言懿行,有些已积淀为成语故事,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现采撷几则与蔡地、蔡人有关的成语故事以飨读者。

                   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亦说“班荆道旧”、“班荆椒举”,“班”意为铺开,“荆”指荆条。成语意为,朋友途中相遇,铺荆坐地,共话旧情。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陶潜《与子俨等疏》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故。”该成语和古代上蔡人声子有关。

   声子,名归生,蔡国太师子朝之子。公元前546年,蔡大夫声子出使晋国,途经郑国。某日,在郑国都城郊外遇到正流亡国外、准备从郑国逃往晋国的楚国大夫世友伍举。楚国大夫伍举的父亲与蔡国太师子朝是老朋友,伍举又与声子是好朋友。伍举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跑了。楚国人传言,是伍举放走了自己的岳父。伍举听到后,非常害怕,逃亡到郑国。“他乡遇故知”是中国古代四大喜事之一,二人的激动和兴奋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注重友情的声子并未因朋友的身份和境遇的改变而冷落伍举,他急忙在路边折些荆条,铺地为席 ,拉着伍举坐在上面,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食物给伍举吃。之后,二人共同叙旧,回忆昔日的友情。声子又想着如何安排伍举的未来,他对伍举满怀信心地说:“你先到晋国去吧,我一定会让你重新回到楚国。”后来,声子见到楚令尹(宰相)子木,向子木陈述,尽管楚国人才辈出,但都被晋国使用,楚国大夫逃亡晋国,为害楚国。列举了楚国大夫皙公、雍子、子灵、苗贲皇四人逃亡晋国为害楚国的事实,并指出:现在,逃亡晋国的伍举若为晋国所用,其对楚国的危害将大大超过以前四位。子木听了以后,非常害怕,报告给楚王,楚王给伍举加爵增禄,官复原职,伍举终于又回到了故国。班荆道故的故事反映了远在两千多年前,上蔡人民就非常注重友情。

                    程门度雪

  程门立雪用以形容尊师重道的品德,后又演变为“程门度雪”、“程门飞雪”等不同的说法。程门立雪和杨时、游酢有关,“程门度雪”却与谢良佐初见程颐的典故有关系。

  谢良佐,宋代河南上蔡人,世称上蔡先生、谢上蔡,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上蔡学派的创始人,心学的奠基人。他师承程灏、程颐二兄弟,为程门第一高弟,被尊为“洛学之魁”。据《宋元学案》载,谢良佐初访程颐时,“程子馆之门侧,上漏旁穿,天大风雪,宵无烛,昼无炭,市饭不得温,程子弗问谢处安焉。逾月,豁然有省,然后程子与之语”。清人金埴《不下带编》即有“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的诗句。程门度雪的故事反映了上蔡人民具有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

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意为转移风气,改变 风俗。据《辞海》,“移风易俗”出自《史记 李斯列传》,与上蔡人李斯有关。

  李斯,上蔡人,秦代政治家、文学家。公元前237年,郑国间谍案发。郑国原为韩国人。当时,秦国向东扩张,韩国首当其冲。韩国就派水利专家郑国来到秦国,以帮助秦国修河渠为名,以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无力攻韩。郑国阴谋败露之后,秦国宗室大臣认为,诸侯各国人士到秦国,都是为其本国利益做间谍的,一致上书秦王,要求把客居秦国的各诸侯国人士全部驱逐出境。据此,秦王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就上书秦王,这便是留传千古的《谏逐客书》。秦王看了《谏逐客书》后,幡然醒悟,立刻废除逐客令,将已走至骊邑的李斯召回,官复原职。

  《谏逐客书》首举“客”人在对秦国的富强作出的巨大贡献,再陈“客”货在秦王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明不分青红皂白“一切逐客”的错误危害。《谏逐客书》处处从秦国“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高度着眼,说古道今,论人议物,劝说秦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广泛任用忠于秦国的一切人才,才能完成统一大业。李斯提出了不分国别、任人唯贤的人才战略为秦国挽留了大批人才,为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李斯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铺陈排比,气势奔放,说理透辟,颇有文采,后被《古文观止》、《文选》等收录。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在《谏逐客书》中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之语。秦王采纳了李斯的 主 张,并任用李斯为廷尉,李斯辅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国家。


来源:上蔡文旅



觉得不错,请点亮↓↓↓



上蔡学问
关注上蔡学问,让你更有学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