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在圈养或放养中成才

教育   2024-12-28 21:03   北京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最近看到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要圈养孩子,也不要放养孩子,我们应该牧养孩子。

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之前,我听说很多人聊起过圈养,也有人说过放养,但是牧养这个词,却很少听人提及。

什么叫做牧养?它有别于圈养,也有别于放养。牧养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些环境,在适度的范围内让孩子自由地去生长。


比如说我们想让孩子读书,放养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孩子爱读就读,不爱读就不读。圈养的家长是怎么样做的?要求孩子必须今天多长时间内读几本绘本。


而牧养是什么呢?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有书的环境,喜欢读什么,时不时地就能读。

这就像是,我们带着牛羊出去放牧的时候,我总得把它带到有草的地方吧?而且到了时间我应该再把它带回来,这就是牧养。


我觉得这句话真的特别恰到好处地拿捏了圈养、放养都不对的中间的那个状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有了自由,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在这片草原上得到了很好的滋养。

当然,理念正确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在养育中做到对孩子的正确“牧养”。

牧养孩子的关键

主要在这三点
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养育孩子,才算真正地“牧养”孩子呢?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但不是毫无边界

有一位知名主持人,在谈到孩子教育时说:


“给孩子自由,不是什么都不管,自由是有边界的。比如我给她规定了吃饭时间,错过这个时间就只能挨饿,这都是为了让她明白这个世界是有生存规则和游戏规则的。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这也让我想起来,以前陪两个孩子看过的一个故事。


在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小熊阿力问妈妈:“妈妈,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回答他:“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又问:“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依旧回答说:“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熊妈妈虽然温柔、包容,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但在每一次阿力犯错误的时候,也用转折语“不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行事的界限。


作为俩男孩妈妈,据我观察,边界感在男孩身上更加重要,因为男孩天性更加散漫自由,如果父母没给到男孩明确的规则,他们就会通过各种行为来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


其实,明确的规则和底线,反而会给男孩带来安全感,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只要不触及红线,他的行为就是安全的。


2、给孩子足够多的资源和支持

说到资源和支持,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事跟“钱”挂钩,其实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普通家庭也可以帮助孩子开眼界、长见识。


比如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这种开放空间,定期带孩子去感受文学经典、科普知识、风土人情,是成本最低的教育投资。


或者仅仅是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有书的环境,在客厅、卧室、阳台都摆上书,让孩子随时能够看到喜欢的书,想读的时候都能读到。



另外,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非常便利,很多平台都提供免费资源,比如图图就很喜欢在b站上搜纪录片,还会关注一些跟航天、足球相关的知识型博主。

所以,父母能运用到的渠道和资源其实特别多,关键在于精心筛选,将那些真正具有价值、值得投入精力的优质资源呈现在孩子面前。


总之,就是把孩子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去,有了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孩子可能就会慢慢摸索到自己的潜能。


3、轻轻推孩子一把,而不是一直拉着他走

之前看到过周轶君的一段采访,她说:“真正好的教育是在孩子身后半步,帮助他去认知这个世界,而不是一路在前面拉绳子,让孩子跟着你走。”


关于这段话,我也很有感触。很多姐妹都知道,整个小学阶段我都没太“鸡”过图图的英语,但图图马上小升初了,上了初中后英语的难度会明显提升,所以思前想后我还是打算在小学毕业前,大火猛攻一下图图的英语。


之前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为了让五年级儿子实现英语逆袭,我制订了一个60天计划

图图是一个相对外向、抗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所以我在给他设定学习目标时,会给他设定那种分阶段进行、需要踮着脚尖才能够到的任务,这样既不会把他压垮,又能让他在每个阶段获得成就感,持续向前走。



总的来说,要做好真正的“牧养”人,还是需要我们能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做那个在后面轻推孩子一把的人,而不是在前面一直拉着孩子走的人。


写在最后

当妈这些年,听过很多过来人和教育专家的育儿理念,我也在不同的观点中纠结过,后来渐渐意识到教育不是非黑即白的。


没有哪一种教育观点绝对正确,也很难说哪一种教育观点就毫无可取之处。


就像很多人说放养孩子是静待花开,但因此养成放纵、嚣张跋扈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还有人说圈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品学兼优的,但大量的新闻也证实了很多孩子因为高压学习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在当下就显露出来,有的则为未来埋下隐患。

或许,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有一些灰度思维,用一种孩子更无痛、家长更舒适的方式去“牧养”孩子。


这样养出的孩子,松紧有度,既有求知的积极性,又有快乐和健康。

关于今天文章分享的话题,我录了一条视频发在了视频号上,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看法。


-END-





三个妈妈六个娃
三个北大妈妈,六个孩子的日常。育儿路上我们跟你一起吐槽、一起学习、一起越变越好。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世界静了,叨叨当妈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