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战略部署,1月17日,太和区召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大会。
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区委班子领导,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驻区科技型企业代表,驻锦高校代表以及区属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参加会议。
区委副书记、区长郭鹏宇主持会议。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进同志传达了全国及省、市教育大会精神。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陶凯同志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副区长夏熙同志传达了全国及全省科技大会精神。
会议聘请了6个年龄段共6名代表为太和区首批科技创新专家。
40后专家刘长河同志,现任锦州中特电炉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锦州市金属新材料协会专家组主任,原任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从事金属新材料创新领域50余年,现在依然为稀有金属氯化冶金、高纯金属制造以及无机盐化工产品生产领域贡献力量。
50后专家王淼同志,现任锦州天泰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冶金工作40余年,始终保持着对金属冶金行业的热忱,完成了锆钒铁吸气剂和雷尼镍粉消除记忆等科研项目,在金属热还原生产合金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60后专家张玉驰同志,现任中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是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辽宁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带领团队开发的高纯铬产品,2019年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核心基础原材料“卡脖子”难题,被工信部授予“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称号。
70后专家王春同志,现任锦州特冶新材料有限公司、锦州市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带领的创新团队让公司在2024年荣获“爆双深”企业,截至目前太和区仅有3家。企业生产的金属铬、高纯金属铬、金属粉末在国内占据领先的地位,7000吨高纯金属和10000吨钼铁项目正傲然崛起。
80后专家吴琼同志,现任中信钛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是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产业高端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锦州市“锦绣英才”产业领军人才,中信集团“百佳中信人”,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及研发领域造诣突显。
90后专家赵鹏达同志,现任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汉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毕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锦州市“青年拔尖人才”,在耐火材料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领域有较高的建树。
区领导为太和区首批科技创新专家颁发聘书。
区教育局、区科创局、区委组织部、太和区第三幼儿园、辽宁宏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培训学院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举行了签约仪式,仪式由区委常委、分管日常工作副区长徐海滨主持。
副区长夏熙与辽宁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张震斌签订《太和区金属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协议》。汤河子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志新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处长席宁签订《太和区精细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协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陶凯与渤海大学科技处处长蔡克迪签订《太和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共同体合作协议》。
区委书记张雪冬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重大部署,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全区上下切实做到了育人才、强队伍,智力支撑坚实有力;兴科技,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搭平台,谋突破,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张雪冬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合作。要明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努力夯实教育基础根基,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不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校企“产学研用”融合共促;坚持充分发挥科技关键驱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方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坚持全面强化人才核心支撑,全力推动太和人才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双循环”人才发展新格局,做到利用科技产业支撑人才引聚、利用校地企联动人才引聚、持续打造人才引聚良好氛围,全面落实省、市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要多维发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举旗定向,坚持强化多维驱动,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聚势发力。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驱动,以体系化思维推动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各项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突出平台驱动、合力驱动,坚持深化创新赋能,充分发挥一体化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以制度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创新创造活力在太和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编校:冯媛
版式:董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