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南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瞄准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难题,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创新实践,不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家家企业积极“上云”拥抱数字化,给工厂装“大脑”,让生产线上“云端”,推动企业降本、提质、节能、增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日,在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林集团)南宁工厂,一辆满载原材料的货车驶入称重区,司磅员按下开关,启动三维量方系统,不到1分钟,与此次货物相关的重量、体积、运行轨迹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并实时同步到大数据平台,只需一台手机就能实现与供应商共享。
生产车间里,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转型应用景象:工厂有了“智能大脑”,透过主控室的显示屏就能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每台机器的运行情况等信息尽收眼底,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设备安上了“智慧眼”,可以精准识别人造板上的毛刺、划痕等瑕疵……
“近年来,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从工厂的销售订单到采购订单再到生产订单均能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拆分、清洗、组合,实现业务单据和业务动作的拉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用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模型,建立了超过30个数据集模型及300多项指标体系,这使经营决策分析效率提升了90%,经营分析会议模式正尝试由‘从下至上’的协同,逐步转变为‘由上至下’的统筹。”丰林集团首席信息官尹碧波介绍。
对于丰林集团来说,从大数据平台这“一片云”上能清晰看到智改数转作为转型发展核心引擎的澎湃动力。以中游生产环节为例,随着数字化转型应用的深入,南宁工厂的生产效率相比改造前提升了30%,作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每年可节省成本约310万元。
在丰林集团南宁工厂智能化主控室,工作人员对产品生产全流程进行操作和监控。记者 黄运明 摄
今年9月,丰林集团的人造板行业上中下游链式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征选的《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这是继去年11月该企业的“上下游异步协同与数据共享”场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后在智改数转领域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级肯定,也是今年广西唯一入选案例的企业。
智改数转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料和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企业高质量产品销量和收益都实现了明显增长。这是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带来管理提升、效率提升的结果。”丰林集团总裁王高峰给出了答案。
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改造中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在数字化升级下快速成长。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广西南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企业。经过数字化改造的车间焕然一新,生产线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公司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现在只需一个系统,就能实时监测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数据收集和分析、良品率追踪和产能优化等功能。不仅降本增效,还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张炜臣介绍。
今年以来,广西南星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智能生产线数字化升级、开展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数字化升级,让工厂得以高效运营。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正源源不断地销售至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比亚迪、赛力斯、东风柳汽等主机厂。
如今,一批批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目前,全市已有超过100家试点企业完成入企诊断工作,并转入数字化改造项目实施阶段。”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科长陈莘泉表示,我市将加快推进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步伐,通过复制推广一批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优秀场景、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提炼一批“链式”转型典型案例,让企业坚定“转”的信心、获得“转”的能力、拥有“转”的勇气,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浪潮,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 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