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始,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高加力、周耀旗分别致辞,介绍研究所发展近况以及会议主题,并表达对主办方、对各参会嘉宾的由衷感谢。
会议首先进行了上午第一章节的报告。来自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公司的陈珊博士介绍了英矽智能将生成式AI用于临床,从而实现AI驱动的端到端药物发现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山东大学杨建益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开发的trRosetta在蛋白质和RNA等生物大分子结构预测方面的工作。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 MSRA)的王童博士介绍了他们开发的ViSNet分子模型,以及将其用于生物大分子的从头算(ab initio)精度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工作。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的张雷特聘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对癌症免疫疗法相关结肠炎的单细胞分析方面的工作。
在上午第二章节的报告中,华为倪宁曦工程师介绍了华为自研的AI计算框架昇思MindSpore,以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孙坤研究员介绍了其实验室发展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驱动的癌症早筛技术,这一低成本、高精度的创新成果,为癌症诊断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济大学刘琦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注重low-resource-aware-learning的相关算法,在“低质”数据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了T细胞受体与抗原识别的精准度;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罗小舟研究员分享了其科研团队将AI模型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的成果,包括酶活预测与蛋白序列设计上的进展,为酶的发现及改造开辟了高效便捷的途径。
下午的报告中,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万翔教授介绍了新型医疗语言模型 - 华佗GPT。该应用平台采用医疗文献大数据,并构建了多模态方案,已经部署到多家医院及移动应用小程序。万教授还展示了该模型在普通照片、X光片和心电图等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强调了其强大的多模态能力和在多种图像及任务中的适用性,有望推动医疗影像技术的革新。北京大学的高歌教授介绍了他课题组在过去几年中开发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工具,这些工具用于解析细胞调控图谱。基于新一代生成性AI模型,高教授展示了这些工具在阐述和解析复杂的单细胞组学调控数据方面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调控机制。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剑教授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够从正常组织中识别体细胞突变,并通过与胚系突变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大量胚系突变影响体细胞突变负荷,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在开放讨论环节中,大家围绕语言模型、医疗诊断、生物信息、结构预测四个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嘉宾结合自身的科研环境,针对发展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当中的应用问题,阐述对当下生物学新技术的理解与期许。现场学术气氛浓烈,讨论热点不断,尽显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撰稿 | 杨奕 王超 李磊 周兴华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