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永吉县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政务
2024-11-30 09:12
吉林
11月中下旬,永吉县秋收全面结束。今年,永吉县种植水稻2万公顷、玉米6万公顷,收获水稻3.6亿斤、玉米14.1亿斤,粮食总产量17.8亿斤,较上年增长2.4%。实现增产的背后,永吉县持续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功不可没。目前,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5.6万公顷,占当地永久基本农田的77.7%,预计到年底,有望再完成1.4万公顷,占比达到80%。走进口前镇务本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永吉县国家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标牌格外抢眼。在靠近村路的地头,质量监测点内的一组设备呈现出这里高标准农田的数字化。“这是智能化土壤墒情监测仪、病虫害监测设备、气象监测站,与设在村部后院的农田智能化监控中心,相辅相成,协调工作,组成农田智能监控信息化网,全面实时掌握农田间农事信息、土壤墒情、土壤肥力、地下水位动态及病虫害情况,实现智能灌溉、病虫综合治理。”永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站站长王守宇介绍,务本村的这块国家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共有1万亩,除了建设沟渠、田间道路、岸坡防护、田埂硬化外,还在田间建设耕地监测设备51台(套)、闸门自动化控制点12处、水情监测点6处。“今年的强降雨来得多,雨水去得也快。以前我们这里一遇到旱涝就发愁,庄稼收成全靠天。现在好了,旱能浇、涝能排,不仅便于管水控肥,更便于大型机械作业,是丰收高产的保障。”务本村一些农户说,“如果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像以前那样的‘补丁田’‘巴掌田’,遇到今年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遭殃了。”除了务本村,在万昌镇吴家村,以科技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在2023年就得以实现。吴家村基本农田530公顷,目前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全面覆盖。而且,永吉县还对万昌镇吴家村北大地400公顷集中连片水田区,集中建设数据中心工程、小型气象站工程、土壤监测工程、水肥一体化等10余项工程,打造智慧农业技术体系。遍布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监视”着农田里的一举一动,为粮食增产丰收提供保障。永吉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王润东说:“高标准农田不仅仅要做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更重要的是要数字化赋能,给农田装上数字化翅膀,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今年,永吉县开展飞防作业12000余架次,“一喷多促”面积达5.49万公顷,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提升。建立标准化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掌握黑土地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和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支撑。运用遥感技术、远程无线传输、网格化信息管理等技术,加强黑土地信息数据采集,建立黑土地质量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提升智能监控、数据监控、质量评价和预警监控能力,全面提高黑土地保护的现代化水平。随着永吉县高标准农田的不断建成,粮食产量、土壤成分、化肥减量等方面都呈现向好趋势——今年,该县粮食亩均增产、亩均增效均有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18年的2.54%提升到2.67%以上,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已通过国际ISO14000 环境体系认证;化肥使用量为3.121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00吨;农药使用量约为301.01吨,较上年度大幅减少;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1,节水灌溉面积达20%。“数字化土地”迸发新活力。王润东说,明年永吉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666公顷,到2030年,逐步把永吉县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婧
通讯员 刘占超
来源:江城日报
编辑:史金红
初审:王欢
复审:王乃卓
终审:肖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