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中行走时,你可能偶然会遇见一种奇特的生物,仿佛是某种动物的呕吐物黏在树干上,或者是一团湿润的棉花般大年糕附着在朽木上。
图源:wikipedia
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生命体,实际上是黏菌家族中的一员——巨型布氏黏菌(Brefeldia maxima)。它的名字来源于德国微生物学家奥斯卡·布雷费尔德(Oscar Brefeld),以纪念他在黏菌和真菌研究中的杰出贡献。
巨型布氏黏菌是一种黏菌,属于原生生物类群,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真菌。黏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兼具单细胞与多细胞的特性,甚至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展现某种类似智能的行为。巨型布氏黏菌名字中的“maxima”代表它的体型相对其他黏菌要大。
当它在树干或地面上形成泡沫状物体时,视觉上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尤其是在白色、灰色或黑色的成熟阶段,其形态变化如同一团从白色棉花到黑色果冻的进化。
一开始,它们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这些孢子在潮湿环境中萌发,释放出单细胞的变形体。变形体是黏菌的活跃阶段,这时它们表现出类似流动的单细胞,能够通过伪足运动缓慢地爬行,寻找细菌、真菌孢子等食物。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巨型布氏黏菌虽然没有毒性,但其质地和味道并不适合作为食物。它主要由水和一些纤维质组成,缺乏营养价值,也没有明显的烹饪用途。
这一阶段的巨型布氏黏菌可以聚集成一个巨大的细胞团,甚至拥有多个细胞核,共同协调工作,仿佛是一个精密的微型社会。
科学家们对巨型布氏黏菌的兴趣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功能,更在于它的“智能”表现。在2010年的一项实验中,日本研究者中垣俊之(Toshiyuki Nakagaki)发现,尽管巨型布氏黏菌没有神经系统,但它在迷宫实验中竟然能够找到通往食物的最短路径。
这意味着,这种没有大脑的生物体竟然能够“学习”环境,并作出最优决策。黏菌通过化学信号标记来“记忆”曾经走过的路径,避免重复无效的移动,从而优化它的觅食行为。这些发现挑战了人们对智能的定义,也让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
|严重或致心脏骤停!男子带娃跟风夜骑开封,结果被120送进医院:想想都后怕……
|一种剧毒的植物,养活了至少8亿人,还充斥在我们身边很多角落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