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用网传的“生命三角区”自救,真的靠谱吗?

科技   2025-01-08 19:02   北京  

据新华社消息,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 1 月 7 日 9 时 5 分发生 6.8 级地震,县城及周边震感十分明显,震中附近有不少房屋倒塌。截至 1 月 7 日 15 时,地震已造成 95 人遇难,130 人受伤。西藏自治区已启动二级响应,调集救援力量前往灾区,目前救援工作正紧张进行中。


每次突发这种地震灾害,网上往往有人宣传所谓“生命三角区”自救法,但这个所谓自救法根本就不是个好选择,甚至可能带来其他的危害。地震来袭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简单实用的抗震方法仍然是“伏地、遮挡、抓牢”,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

不靠谱的“生命三角区”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网上流传的所谓的“生命三角区“法则,在国际上从未得到过权威机构的证实和认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名叫道格·库普(Doug Copp),自称是国际搜救专家。

他建议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当躲藏在坚固的物体侧面,这样如果建筑物发生坍塌,这些物体将提供支撑。这样一来,靠近这些物体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安全的三角形空间(如下图所示黄色区域),避难者也将安然无恙。不仅如此,道格还强烈反对人们躲藏在桌子下面,以免天花板塌了把桌子压碎。

来自“生命三角区”相关宣传


但道格的这些自救方法其实是有很大隐患的,面对“生命三角区”这种不科学的说法,我们应当保持警惕,下面咱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生命三角区”不可信。

为什么别相信“生命三角区”?


首先,咱们从常识角度考虑,这种方法假定家具或者墙体会从有遮挡的一面倒向受害者。但实际上真正地震的时候,会发生各个方向的剧烈摇晃,家具、墙壁的倾倒方向和落点难以预料,采取这种方法并不一定能起到掩护作用。而咱们情急之下避难时,很可能无法保证自己躲在合适的方向,甚至可能因为挑选位置耽误时间而受伤。更何况,地震导致的很多伤亡,其实都是高处物品砸到遇难者所致,容易想到,因为毫无遮挡,网传的这种所谓的“生命三角区”对坠落的物品几乎起不到什么防护作用。

其次,是建筑物的倒塌方式。尽管道格声称自己做了相关的实验证明自己的方法更优秀,但专业人员指出,他的实验虽然试图模拟地震引起的倒塌,但该实验非常不严谨。由于用了类似爆破拆除的方式,建筑物倒塌时是从顶一直塌到底,就像摊煎饼一样。而真正的地震中,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前后左右晃动,而且对大多数地区而言,建筑物很难像“摊煎饼”一样彻底坍塌,这些让道格的结论显得不太可信。

“伏地、遮挡、抓牢”要记牢


再次强调,目前“伏地、遮挡、抓牢”是被各大权威机构推荐的主流地震自救方法,它简单实用,并且已经在多次地震灾害中得到了验证。下面咱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方法。

突然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在室内,可以迅速就近选择坚固的遮挡物(玻璃的不可以),比如餐桌,书桌、办公桌等等,伏低并蜷缩身体,尽可能让全身都处于遮挡范围内,用手抓住桌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坠落物砸伤,另一方面可以稳固身体,避免地震晃动时站立不稳导致的磕伤、摔伤。

图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相关宣传材料


最后总结一下,普通人面对地震,网上流传很广的“生命三角区”并不靠谱,“伏地、遮挡、抓牢”,才是最实用的求生方法。此外,我们可以打开自己手机上的地震预警功能,方法如下:

图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相关宣传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手机的地震预警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预警时间,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在一些地震频发地区,提前了解和掌握应急避险知识仍然至关重要。

审核:许冲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主任;毕雪梅 江苏省地震局副研究员

审校:徐来 林林

来源:科学辟谣


往期精彩回顾




|没有办法,只能用“肚子”着陆了……这些飞机是如何在危机中化险为夷的
|一个小习惯,很多人“失去了下巴”…医生:门诊中非常多见!
|枸杞+保温杯=“定时炸弹”?
|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点击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杂志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科学大观园杂志
《科学大观园》杂志官方帐号:传播科学文化 探索人与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