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授衔,26岁的迟浩田自报“大尉”军衔,为何没被中央批准?

文摘   2024-12-29 10:45   安徽  
于1955年9月时,我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了授衔仪式。据悉,当时军委一共授衔了十位开国元帅、十位开国大将、以及五十五位开国上将等等。然而在评定军衔之时,年仅26岁的迟浩田自报了“大尉”军衔,但是却被没中央批准。

其实,那时候的军衔一共为将、校、尉三个等级,而迟浩田所自报的“大尉”军衔乃是最低的。那么,为何却被中央组织批准呢?
迟浩田将军出生于1929年的山东招远,自11岁时就开始参加老家一带的游击队抗战。而在之后的抗日时期、解放战争之中,他亦是冲锋陷阵、立功无数。
特别是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之中,那时候他仅凭一挺冲锋枪、两根扁担,带着2名炊事班长上阵杀敌、一往直前,竟然俘虏了一百多个国民党溃兵。
而在世人皆知的“孟良崮战役”,他更是杀敌无数、勇猛无敌,临危不乱地率部上前线切断敌军的水源,为此次大战立下巨大功劳。
1949年的“渡江战役”大捷后,我军即刻前往上海一带进军。彼时此地仍旧不少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负隅顽抗,甚至到处在城内搞破坏活动,杀害无辜百姓。

为此,迟浩田先是研究了城内部署、路线,然后主动请缨带着2名战士悄悄潜入到城内。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他们很快控制了敌军重要据点。
此次成功行动,使得迟浩田名声大噪,同时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欣赏,之后还授予了他“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
建国后,当“抗美援朝”战役打响,他更是当仁不让地和27军远赴朝鲜作战。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他亦是不惧生死、拼命杀敌,将嚣张跋扈、装备精良的美军打得溃不成军。
1952年的时候,在“抗美援朝”中立下大功的他又被授予“一等功臣”的光荣之誉。
3年后,军委为了我国军队逐渐步入现代化发展,于是决定实施军衔制度。但是在自评军衔时,时任27军235团政治处主任的迟浩田却自报了“大尉”军衔。
其实以他副团级职务,他完全可以为自己申报少校、甚至以上的军衔。然而谦卑、低调的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在全军的诸多将领之中,自己仍旧为年轻一辈,所以他甘愿为自己自报低一级的大尉军衔。
但是他的决定让上级领导、战友们不能接受,因为根据那时候的授衔标准来说,副团、准团级至少能授少校军衔。
另外,迟浩田将军战功赫赫、负伤无数,而且还荣获过极其难得的一等功。如此传奇经历,乃是第27军的楷模、榜样。
鉴于以上原因,所以他的自报“大尉”军衔,并没有被中央批准。后来军委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授予迟浩田威少校军衔,此乃正常授予、符合资格。

当年的他乃第27军之中最为年轻的少校,更是前途无量、斩头露角之人。而后期的他亦是没有辜负军委、组织的期望,不但超过了昔日老首长许世友的职务,而且还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

历史墨香
千古事,明鉴心,与君共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