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疾病的关系
本期的话题由一张图展开~
熟悉我们课程的宝宝们都知道,图中主要指出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相关联的一些疾病,肠道是人体微生物分布最多的器官,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也在所难免。
但是图中指出的抑郁症、焦虑、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帕金森,还有一些正在研究的小儿自闭症等一些神经精神类的疾病貌似和肠道微生物没有直接接触,也和肠道微生物有关联吗?
答案是肯定的!
肠道微生物之所以和神经精神类疾病相关,离不开“脑肠轴”
脑-肠轴的概念,指在颅骨中“大脑”和腹部的“小脑”(即肠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通道,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以及循环激素和其他神经调节分子连接。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系统的双向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胃肠道释放的应激激素,通过活化粘膜免疫应答改变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通过迷走神经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的微环境;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影响大脑功能。
图片来源:肠道菌群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肠-脑轴的双向调节允许我们的大脑和情绪自上而下对胃肠内稳态和功能产生影响,以及胃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自下而上调节脑功能和行为。
肠道菌群与神经递质的产生
肠道细菌能够直接产生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产生的这些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与人体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完全匹配,并在人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产生 γ-氨基丁酸(GABA) ; 埃希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酿酒酵母属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念珠菌属、链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和肠球菌属产生血清素;芽孢杆菌属产生多巴胺;乳酸杆菌属产生乙酰胆碱。当然,细菌产生的量相对较小,因此,它们能否对人类神经传递产生重大影响是仍旧存疑。然而,这些微生物神经活性化合物确实代表了一种潜在的机制:即我们的微生物可以直接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甚至少量也可能影响控制情绪、焦虑和认知的重要过程。
焦虑、抑郁就是我们俗称的心理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情绪障碍,其中抑郁包括了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季节性情绪失调、心境恶劣以及产后抑郁。这些心理失调不仅仅带来情绪低落,并且严重地干扰了日常生活以及正常的生理机能。
这一类疾病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的异常,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正是通过使HPA轴正常化来改善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实验,发现小鼠在压力应激下,体内的皮质激素水平比未给与该益生菌干预的小鼠的减少,焦虑和抑郁行为也有所改善。同时证实了鼠李糖乳杆菌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诱导神经递质表达的改变,从而影响焦虑和抑郁。
一些临床试验也发现肠道微生物与情绪障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有研究发现情绪障碍人群的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人群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行微生物干预后,有变化趋势。
目前,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或多或少的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上的障碍,或轻或重,时有发生或偶尔发生等状况因人而异,除了选择吃药或者看心理医生之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治疗,因为有很多时候都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1 注重饮食
有研究发现,饮食可以改善情绪障碍。
可以适量选择含钾丰富的食物,例如香蕉、坚果以及一些绿色蔬菜等,可以舒缓心情;还可选择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谷类、南瓜等,可以缓解心情低落等。
2 适量运动、培养兴趣爱好
放松自己,舒缓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多做运动,可以慢跑,旅游,打太极等一些舒张解压的娱乐活动。
3 益生元
有研究表明,益生元可以改善情绪障碍,益生元可以很好的扶植肠道有益菌,在很多研究中使用益生元对情绪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因此平时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益生元产品。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方式与大脑连接,因此其被视为大脑与肠道双向通讯系统的重要承担者(脑-肠轴),这也为肠道菌群在神经精神障碍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肠道菌群已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热点。未来,肠道菌群将联合现有传统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第一时间获得精彩分享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
第一时间获得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