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信用+”赋能环境整治,创新“135N”信用工作模式,构建了以“灵芝分”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新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农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广大群众从“观众”成为“主角”,推动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走进万善乡宋村,村内大街小巷道路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转眼望去,村民们正干劲十足地拿着笤帚、铁锹等工具,在村内的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排污沟渠、坑塘路边等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清理。一旁的信用管理员则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进行登记,记录服务时长,进行信用赋分,现场一片火热景象。“我们村里组织志愿者开展卫生大扫除,我作为志愿者,非常激动,这不仅让我们村更美了,村民更舒服了,还能给我加信用积分,下次组织这活动,我还参加。”万善乡宋村村民许延岭说道。
而在东古城镇,刚刚参加完村里的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村民结伴来到“信用超市”,拿着积分卡兑换自己心仪的物品,大家认真询问,仔细挑选,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引入‘信用’杠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能攒信用分,兑换生活用品,村民自发组队、干劲十足。我们会持续完善这种模式,让信用力量扎根更深,让村庄不仅环境美,更要民风正、产业兴。”东古城镇温马园村党支部书记胡立新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13169 名志愿者参与“信用+环境整治”工作,全县所有村庄均产生“灵芝分”加分信息,共计22090 条。
“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县委‘125’基层治理新体系要求,深化‘135N’信用工作模式,完善‘灵芝分’信息平台,不断创新和优化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信用和基层治理的双向循环、双向促进。”县社会信用中心负责人李亚楠表示。
记者:郭明洋 韩雪
编辑:江荣
责编:周长祥
审核:陈丹娜 苏玲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