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喜欢《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那个浓浓韵味,“鳌背负山银阙涌,虹光横海玉梁浮。”这个国庆假期,那就安排一两天去廊桥之乡的泰顺走走吧,触摸那浙西南山区里那遗韵千年的古村廊桥之风骨,还有那隐世秘境般的小众山水之神韵。
2024年10月1日,六台车三十人,清晨集合出发,“走走泰顺,一切皆顺。”国庆第一天,高速上却没有传说中的拥堵,或许他们都往热门的景点挤去了,反而让我们有个非常顺畅的体验。
这是一座免费开放的古村落景区,规模虽不算大,却有着1200多年开村历史。古村依白云山的缓坡而落,傍门前的新浦溪而居。萦绕着古村的新浦溪就大概是新旧村子的天然分界线了。站在通往古村的桥上,首先勾人眼球的是溪河边那一排类似吊脚楼般的木厝,歇山顶,有悬鱼、惹草,特别有意境。尤其是临近桥头处的那栋三层木厝,这在古时的民间也不多见。
而走进村子的巷陌里,鹅卵石铺就的街巷老街巷风韵犹存,石块垒砌的屋墙、门楼等建筑错落有致,石头村的画意跃然眼中。村中共有67座大小不一的老建筑,而鹅卵石铺成的路道就如树的根藤纵横穿梭于这些老建筑、老宅院间。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就是这“石”藤上巧妙结成的一串串甜美的文化之果。
这些院落大多有堂号,例如恒德堂、衣德堂、食德堂等,显然其祖上也都是一些文化人,他们世代耕读,从这里走向泰顺,再翱翔于中华大地。据说库村最早是唐福州长溪县令包全避战乱而携全族隐居于此,后来谏议大夫吴畦也归隐这白云山下,从而开启了泰顺耕读文化的先河。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岁月的铭刻和积淀,把这大山里的古村雕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的库村人,虽然大多搬入了溪对岸的新村,但老村依旧井然如故。一番修葺后,石头骨架构建的老村落,在当代文艺情怀的点缀下,依然弥久醇香。
这里,就像是一座没有围墙阻隔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我们此刻完全沉浸在古村的文化和历史韵味里。喜欢这里的遗世清幽,眼前没有人从众的游客,完全可以慢悠悠地信步游走,随意撷取一街一巷、一墙一角沉浸式地拍摄。在一座建于上个世纪的老供销社前驻足。房子看似貌不惊人,但屋楣上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大字的时代印记,却给人一种厚重的年代感。于是,集体也在此合影一番。
喜欢这里的现代文艺气息,有墙绘标语,有垂挂的招牌,一门一屋皆成故事,一巷一角都是那么的令人惬意,流连而忘返。土楼改建的茶酒馆,门上惹眼的招牌——“妙啊”,一下子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走进去看看。接过YOYO递来的一杯小酒,然后呡上一口,果然扑鼻醇香。库村的韵味就如这米酒,不辣不呛,有甜味,够醇厚,既不矫揉,也不造作,有一种柔柔美美之韵,让人心情有一种瞬间安定的妙用。如果可以重新命名,那我想把库村改为“酷村”,除了唐宋遗风,其实细细品味,历朝历代遗存的风格在这里交集却毫不违和,也是那么地酷。每个角落,视觉,效果都是杠杠的,伙伴们也无不流连其间,撷秀自我的风采。比如在眼前这座土楼前,无论是脚步轻盈地走过,或是静静依偎于土黄的墙下,这感觉都特别地出彩。比如这座世英门牌坊,曾是包吴两族人的中心和议事之地。在历史厚重的石坊下,满满的故事氛围。我们一群人在其下或立或坐,倾听着那岁月的回响。
而走进吴氏宗祠,一座古老的戏台下,不见昔日的莺歌燕舞,却在“静以修身”的带领下,五人的太极秀气宇轩昂,引得众人掌声一片。一路游走,一路拍照,不大的库村,如旧时相识,让人有一种回到了小时候的错觉。如果有大把的时间来挥霍,库村着实是个好的选择。
时已中午,三十人就随便在库村寻一家酒楼饭馆果腹聚餐。这里的人实在,饭菜味道新鲜纯正,份量和价格也相对亲民,仿佛就如这老村给人的性格印象:质朴淳厚,余味醇香。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你若喜欢,为温州古道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