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五年版十八家王氏家谱序言解读

文化   2024-11-05 20:31   贵州  

上面“王氏在线 加入王氏家族

王氏在线(公众号:wszx-4585)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王氏在线”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王氏文化,传播王氏正能量。

三代以前

  三代以前之名讳湮没无闻,可胜叹哉!余稍奉儒林之训,因起报本之念。谨以所知祖宗之名讳列于荐疏之内,以俟后人之有心者,集诸家谱,永垂世世,启我后嗣报本之孝思,不至遗忘祖宗之纲纪云尔。

四世孙子信氏印叙

释义:

  上三代以上先祖的名讳已无法考证,不胜感叹,真是遗憾。我多少受过一点孔孟儒学的训教,知道做人要尊祖敬宗、不忘先人。现谨就我所知道的祖宗名讳列示出来,待有心后人集成家谱,世代流传,以启迪我辈后人永言孝思,不忘根本,不至于遗忘祖宗,紊乱纲纪。

第四代孙,字子信,名叙述


王氏家训

  子信子曰:吾家世为良民,未能显达于世。至于余之不才,颇晓圣贤之道、仁义之端,遂有达世之志,特恕余命微耳。愿吾弟侄子孙,听我家语之训:凡人之生于世者,必读圣贤之书。以四书为心腹,以五经为四支,以鉴史为宗主,以诸子百家为全体,熟读细玩,明讲深究,能得圣贤之理于我心者,即无愧于圣贤矣。夫圣贤之责,望于人者,致君、泽民、孝亲、敬长、交友、睦邻,无一不备也。学者果能体之于身而得之于心焉,夫亦何往而不善乎?其在治世,或兼善,或独善,固穷达之各得;即处乱世或以才智显功名,或以明哲保身家,兼自出处之咸宜,在在有益,可不知所用力哉。吾观世之学者,多不如此,有由功烈而成名者,有由诵读而仕官者,往往曰:圣贤之道非吾等所能为。是岂非能知不能行者乎?其得罪于圣贤不少矣,至于庶人之自暴自弃者,固无足论也。吾愿汝曹不可如是耳。读圣贤之书,必行圣贤之事。念兹在兹,无时或忘,日积月累,勉力不怠,久之自可渐入于圣贤之林焉!夫然而不显亲扬名,垂裕后人者,无是理也。详之,勉之,不可忽之。

乾隆三十七年七月中浣 侄本端沫手敬录

释义:

  子信(即四世祖印公)说:我们家族世代都是平民百姓,没有能够在世间显示出什么功德威名。至于我个人也没有什么才华,但也知晓一点圣贤仁义之道,心怀光宗耀祖的志向,不过并未取得显赫的功绩。希望我的弟侄及后代子孙,听我家训:大凡人生在世,必须要读圣贤之书。要以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为核心,以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支脉,以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为宗主,以诸子百家为全体,要熟读细品,深入研究,熟记于心,达到理解圣贤的思想,并付之行动,也就无愧于先圣前贤了。

  圣贤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担当重责,在于他们服务国家,恩泽人民,孝敬亲人,尊敬师长,广交朋友,和睦乡邻,所有这些每一样都做得很好。读书人如果能将这些身体力行并有所心得,那么做什么事还有不成功的呢?这样,在太平年代,不管是成为能兼善天下的成功人士,还是做独善其身的寻常百姓,无论成功与否均能从中得到好处;即使在战乱时期,或以自身才干建功立业,或以平民百姓保身安家,也都能做到。所以读书时时处处都有好处,能不用心学习吗?我看现在的读书人,大多不能如此,那些通过征战沙场而成名者,或者是那些通过读书而走入仕途者,往往说:“圣贤言行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 这不是明知怎样就是不去行动吗?这已经是得罪圣贤了。至于那些寻常百姓中自暴自弃的人,就更是不用提了。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能像他们那样。读先圣前贤的书,就要学着他们那样为人处世。这要时刻牢记,不可忘记。日积月累,勤勉而不懈怠,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像先贤那样了。如果这样坚持下来,不能名扬于世,让后人敬仰,那就没有道理了。这是做人的根本,要仔细揣摩,好好体会,不可忽视了。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七月中浣(中旬)

(四世讳印 字子信所述)侄本端 沫手(净手)敬录


家谱全图叙

  予世居宛城西北六十里许对紫山之阳。此地有茂林焉,因名其居,曰:紫阳林。土脊而民勤,俗陋而人俭,力耕多而舌耕少,又庶知报本追远之有赖于家谱哉。夫家谱一缺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上无以承祖宗之祧,下无以启子孙子绪,甚而一本九族之亲,每视为路人。而同姓为婚之辈,或认为宗族亲疏远近茫然莫辨,其何以笃亲亲之义也乎。予之 伯父之子信计及于此,既已蓄修家谱之志,诚欲光昭世系,以亲九族也。不幸谱牒未竣而没,而家谱之作,非予之责,而谁之责哉?!于茲窃有感矣。吾家自明初卜居于此,迄今行满四百余年。遭明末之变,逃散流亡。故五代以上之名讳,皆无所考。父老相传,始祖生三子。乃二三两门皆一,再传而血食遂绝。所留者仅予长门高祖之一线耳。数世单传,至予父兄弟四人。同居四十余载,因家道不固,於乾隆三十五年分家。予与长门同住,三叔西适,寓邓家楼,四叔东迁,居陈家房。今兹以往,生齿渐繁,支以分而愈多,多则难纪;异地卜居,派以别而愈远,远则易淆,不有以纪之,其何以辨宗族之大小,使本支百世不致紊乱耶?予则集而叙之。五世以前仍从其略,五世以后务致其详。凡所闻知祖宗之名字,与性情品诣暨祖妣宗妣之姓氏,一一详载而不遗,将见家乘一成,以传先祖至孝也,以启后昆至明也,以亲族情至睦也,一举而三善且备焉,此家谱之所以急宜注也。为之裔者,当思报本,不负乎祖宗之心,家家笃孝友,人人敦和睦。不忘木本水源之思。夫然后祖宗无穷之隐尤,庶几慰其万一也。予将为合族引领望之矣。是为叙。

乾隆三十七年七月下浣 五世孙本端正源氏沐手敬题

释义:

  我族世代居住在南阳城西北六十余里,对紫山的南面。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因其位于对紫山的南面,所以名叫紫阳林。这里土地贫瘠,民风纯朴,人们勤恳节俭,靠体力吃饭的人多,靠脑力吃饭的人少。所以知道想要追本溯源必须依赖家谱的人并不多。一个宗族没有家谱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没有家谱,对上不能知晓祖宗出处,祖德遗训,对下不能告诫子孙,启迪后世,甚至同一宗族却形同路人。至于那些同姓为婚,亲疏无谓,茫然无知,又怎么能知晓亲情大义,血脉联系。

  我的伯父子信考虑到此,就产生了修订全族家谱,昭示世系支脉,亲和上下九族的意愿。不幸的是家谱未完成伯父就去世了,现在修订家谱这件事如果不是我辈之责任,还能是谁的责任呢?这件事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感同身受。我们家族自明朝初年卜居于南阳城西北对紫山下紫阳林,迄今已满四百余年(注:自乾隆三十七年,即公元1772年前推400年为1372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祖上遭受了明朝末年的战乱,逃散流亡于外地。所以上五代以上祖先的名讳都已经无从考究了。据代代父老口口相传,始祖(成恩先祖的爷爷)生三子。二门、三门均单个子嗣,再往下均乏嗣,血脉断绝。所留者仅我长门高祖这一脉。而也是数世单传,到我父辈兄弟四人。他们及其后代一起居住在一起四十多年,至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分家。我们二门与长门一起仍住王老庄老宅,三叔(王治)西迁至邓家楼,四叔(王泽)东迁至陈家坊。相比以前,而家族人丁繁衍,分支愈多,难以记清。迁徙频繁,派别愈远,容易混淆。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以后怎么辨别宗族大小,怎么能使我们经历百代而不会混乱呢?我就收集族人信息,记录成谱。五世之前仍遵从原有记载简略记述,五世之后则详细记述。只要知道祖宗的姓名、品性乃至配偶的姓氏,均详细记录,将所收集到的家族历史集于一谱。用意在于孝敬祖先,教育后人,和睦宗族,一举三得,这就是家谱之急需编撰的所在。作为后人,应当怀念祖先,不负祖先期盼,家家尊老爱幼,人人睦邻友好,不忘饮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恩,全族当继承祖德,为后人做好表率,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

乾隆三十七年(1772)七月下浣(下旬)

五世孙本端正源氏(王本端 字正源)沐手敬题

始祖讳失纪

  始祖讳失纪,相传生三子,因兵乱逃散,俱失名讳。

  二门失讳,生子二人。讳:成龙,生子得奇、得寿,俱绝嗣;成凤,出继三门

  三门失讳,乏嗣。取继,成凤,生子得禄,绝嗣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春之吉 八世孙甲洗沐手敬录

释文:

  始祖(指成恩的祖父)的名讳已经失去记载了,相传生三子,因兵乱逃散,三人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成恩祖父三个儿子中的长门名字失去记载,即我清始祖成恩公之父)

  二门名字失去记载,生子二人,分别为:成龙、成凤。成龙生子二人:得奇、得寿,均无后代。成凤出继三门。

  三门名字失去记载,无子嗣,取继二门次子成凤为子。成凤生子得禄,得禄无后代。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春之吉 八世孙甲洗沐手敬录


  祖坟坐落图,丑山未向,水出午。护坟地一亩二分,黄楝杨树各一棵。若有偷放树者,富户罚银三百两,贫人送官究办。侵骗祭地者亦然。

  东坟坐落图,癸山丁向,水出巽巳。护坟地十二亩,东北俱至石界,西南俱至河底,上节除为埋茔,下节作为祭田,柏树二十棵,栗梨树五棵,草房三间,衹许稞与外姓耕种,不许族户争稞强种。


重修家谱图叙

  家谱之设,所以纪繁衍之宗支而使之不紊,叙祖上之功德而使之不冺也。王氏家乘 大高祖讳 印 创而修之,堂曾祖本端录而题之,愚祖钦化踵而续之。咸同年间,堂伯钟惠、先父钟果迭欲重续。奈捻匪云扰,而有志未逮。今始续而增之。兄甲湑,堂侄永上等欲付剞氏,以广其传,议诸合族,皆适我愿,解囊聚金,乐与同办,岂非王氏之幸也哉。但多历年所,简篇不全,而序文阙如焉。不知果出琅琊临沂一派耶,或系晋阳太原一派耶?诸族嘱愚为序,愚愧枵腹,不敢传疑,仅即父称述,拚凑而书。明朝以前,无可考稽。明居住南阳城西北六十里,太清观地方对紫山之下三里许,村名紫阳林,因姓王今皆曰王老庄,家北祖茔在焉。李闯作乱,成恩先公避难陕西,大清定鼎,复归宛郡,而老庄故里田产已被人占,公出钱十八串依旧赎回。第以少小离乡而祖上之名讳亦不复记忆矣。生子二:长得福,次得名。得名,来沟来福兴之三女为室而出赘焉,其后裔命名仍遂老庄宗派。得福生子从周。从周生印、凭、治、泽四人。以下递立宗派四世,曰:本钦钟甲。久而互相紊乱。愚祖总续四派,曰:永传万世。迄今派又将完,愚不揣谫陋,再续十六世,曰:同宗修德,文克华国,光明守正,瑞应三槐。凡我同宗理应同派,爰及苗裔,踵续万载。始祖成恩、二世祖得福葬于祖茔,立有碑记。三世祖从周迁茔于老庄家东,子孙按昭穆序葬,俱有墓铭。家道绵绵,子孙绳绳,福寿骈臻,科第连登,地至三百余顷,人将一千余丁。嘉庆初年析居十八家,耕读殷勤,贻厥子孙,好善乐施,周急济贫,共号为十八家王氏云。是为序。


光绪甲辰年仲春之吉 八世孙甲洗沫手敬题

释义:

  修立家谱,目的是记录宗族繁衍脉络而不致紊乱,叙述祖上功德而不致泯灭。王氏的家谱历史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大高祖王印开始初创,堂曾祖本端记录并题写家谱图序,我祖钦化接着又续了一次。咸丰同治年间,我堂伯钟惠、父亲钟果想要重新续订,但是因捻军兵乱,有心而没有办成。

  现在准备开始续谱,而且兄甲湑、堂侄永上等还想要印刷出来,以便广泛传阅保存,全族上下都愿意慷慨解囊,集资重修家谱,这真是我王家的大好事!但是因为历经多年,篇幅不全,文字缺失,无法考究我们究竟是出自琅琊临沂王氏,还是属于晋阳太原王氏。全族宗亲托我作序,但腹中空虚,我不敢妄加附会,谨以父亲所述如实记录成书。

  明朝以前的事情已经无法考证。明朝末年,我祖居住南阳城西北六十里太清观地方的对紫山脚下三里许,村名紫阳林。因为全村都是王姓,大家又称村名为王老庄。村北面有祖坟所在。李闯王兵乱时期,成恩先公到陕西避难,清入关建国后,又回到南阳,然而王老庄的田产已经被人占有,成恩公出钱十八串赎回,以此安家立业。但是因为成恩公小时候就离家,所以祖上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成恩先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得福、次子得名。得名招赘于来沟,以来福兴的三女儿为妻室,但后代仍按王老庄的辈分命名。得福生子从周,从周生子印、凭、治、泽。以下续四代宗派:本钦钟甲。时间久了容易互相混乱,我的爷爷钦化又立了四代:永传万世。到现在,宗派又将用完,我不顾自己知识浅薄,再续十六辈:同宗修德,文克华国,光明守正,瑞应三槐。凡是我族宗亲,都应按宗派起名,后代子孙要接着续下去,以至千年万载。始祖成恩、二世祖得福葬在祖坟,立有碑文。到三世祖从周葬于王老庄东边,子孙就按辈分长幼依次葬在这里,都有墓碑铭文。因为家道兴隆,子孙上进,所以族人安享福寿,科举连中,田产有三百余顷,人口达千余丁。

  嘉庆初年,我族分成十八家,种田读书都很勤奋,后代子孙也都乐善好施,经常帮扶贫困,救济乡邻,都称我族为十八家王氏。以此为序。

光绪甲辰年(1904年)仲春(农历二月)之吉(吉祥日子)

八世孙甲洗沐手敬题


昔司马迁作史记

  昔司马迁作史记,记世家三十,本纪十二,列传七十,举古人之姓氏里居,出处行事,瞭如指掌。岂有一本宗族同气相关,可茫然而无稽也乎?欧阳文忠公有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致昧昭穆之序者,不可以为人。审是则谱牒之作,非诚亟务哉!吾宗遭明末之变,逃散流亡。历代祖宗纲纪皆无所考,相传祖上三门。而次、三皆一,再传血食遂绝,所留者仅长门之一线耳。数世单传,至余高祖,兄弟四人同居四十余载,于乾隆三十五年分而为三:长、二门同守旧居,三门迁居邓家楼,四门迁居陈家坊。是以大高祖子信公,悯先世之湮没无徵也,手订家谱一帙,以见先世源远流长之庆,而启后嗣报本追远之思,甚盛事也。然今百有余岁矣。翻阅所损折,蠹虫所耗伤,原叙残缺不可补缀。呜乎!祖功宗德远者无徵,近者宜纪,而千百年后生齿繁多,迁徙靡常,非惟隔天涯地角莫由识流传之一脉,亦且忘木本水源,谁复联亲睦于九族乎?故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善弗传。洗 乃于耕读暇日,遍走同族之门,详细访问,分门别户,胪列详备而谱之,规模始粗就焉。是举也,在不识时务者,或谓时际末流,谋生不暇,何复为无益之图?不知前明之世系无传者,何莫非无谱之咎乎?况世变伊始,不知胡底,若不早为详续,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已爰集同族,襄办此举,缮写成编,印刷三百本遍给各门,敬谨保存,永为印证,是则洗之所馨香祝之者也。是为序。

  迄今宗派将完,又立三十二派列后:

同宗修德 文克华国 光明守正 瑞应三槐

乐清振兴 运启金星 鸿庆绍凤 荣登天庭

  宗派之立,关系甚重。颜曾思孟,派同孔圣。自周朝始,传至大清。数千余年,永不改更。普天之下,可忍同宗。况属一脉,尤不可轻。谆语后代,遵派起名,于天地休,世世相同。


条款列后

  合族公议:同姓不婚,慎之慎之!各宜谨遵,如有故犯,忍心乖伦,公退庚帖,仍议罚银。

  成恩得福从周印凭治泽后世起名起派皆宜敬避

中华民国五年仲秋之吉

甲滋经手著功德

八世孙

甲洗重修立宗派

  江西毛边纸九合零一刀费钱三十串石印工钱十五串订三百本,每本四十八页盘费钱三串自此三十年一续延九族分谱


释义:

  古时候司马迁作《史记》,包括世家三十、本纪十二、列传七十,上面列举的古人姓名家居出处,行为处事,了如指掌。哪有同为一本祖宗,同根同族而什么也不知道的呢?宋欧阳修曾告诫子孙:不知道姓氏祖宗的由来,不知道长幼秩序的,就不能称为人。所以,重修家谱是当务之急!

  我们王氏遭遇明朝末年李闯兵乱,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因此历代祖宗名讳都不知道了,相传祖上(指成恩的祖父)有三子,二门三门都是单传,再传都断了血脉,留下的仅有长门这一条线了。长门几代单传到我高祖(指四世祖)共兄弟四人,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居住四十多年,到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才分居三处:长门、二门同住在老宅,三门迁到邓家楼定居,四门迁到陈家坊定居。

  大高祖子信公(即四世祖王印),唯恐先祖湮没而不可考,于是手写家谱一卷,以彰显先祖之源远流长,并启示后辈追本溯源、报销先祖之思想,这真是个大好事。然而,今已经传阅了百余年(公元1772年-公元1916年,共144年)。翻阅折损,虫蛀鼠伤,原谱残破不全。哎,祖宗的功德日渐湮没,子孙宗派无以备述,而且千百年后族人日渐繁盛,迁徙频繁。到那时,虽不隔天涯海角,但也不知道是一个家族,并且不知道祖先渊源,谁又能相互联系、同宗和睦呢?所以说:如果不续订家谱,祖宗有优秀品行也不能彰显后人;如果不续订家谱,后代有义行善举也不能流传于世。

  本人甲洗在种田读书的闲暇时日,走遍同族各家,详细访问,分门别户,详细登记,重修家谱,并基本粗略写成。写家谱这件事,在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看来,或者会说现在这世道,谋生都顾不上,做这有什么用呢?他不知道现在明朝以前的世系没有传下来,不就是没有家谱的原因吗?何况现在世事开始变化(指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不知道乱到何时,如果不趁早详续家谱,恐怕我们的后人看现在,就像我们现在看待明朝以前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我就集同族之力,共同修订家谱,编写成册,印刷三百本发给各门支,希望妥善保存,宗族之间以后永远是个印证。这就是我甲洗所殷切期望的。以此为序。

  到现在宗派将近用完,又立三十二派列后:

同宗修德 文克华国 光明守正 瑞应三槐

乐清振兴 运启金星 鸿庆绍凤 荣登天庭

  宗派辈分的设立,关系非常重要。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的宗派和孔家一样。从周朝开始,传到清朝,数千年来,从没有更改过,普天之下他们五姓只要姓同派同都可以认为同宗。更何况我们属于一个王氏血脉,尤其不能轻视。在这里,要谆谆告诫后代子孙,一定要遵照宗派起名,不管天长地久,世世代代都要这样。

  条款列后

  全族共同商议:凡是我十八家王氏,族内相互不能结婚,这一点一定要慎之又慎,各代族人一定要严格遵守,如果有故意触犯,违背伦理,不仅要退还婚帖,还要由族人商议罚款。

  另外,“成恩、得福、从周、印、凭、治、泽”这些字,后代子孙不管是起名还是续派,都应该主动避讳,不能使用。

中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仲秋(农历八月)之吉

甲滋经手著功德

八世孙

甲洗重修立宗派

  江西毛边纸九合零一刀费钱三十串石印工钱十五串订三百本,每本四十八页盘费钱三串自此三十年一续延九族分谱。

来源:网络

点击下面王氏在线加入王氏大家庭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或发布更多王氏信息

王氏在线
王氏在线是一个王氏家族综合门户型网站,是为研究天下王氏渊源,弘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并飨诸位家门、姓氏研究人士以及爱好者。请天下王氏及有志于王氏文化研究人士踊跃参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