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园满园 | 3人到超400人,他们在这里成为了“先行者”

楼市   2024-11-07 17:33   四川  

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要求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把园区建设成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成都科学城如何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今天起,我们将持续关注成都科学城的声音。


↑成都科学城  梁迪摄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起点
清华四川院的初创之路


走进成都科学城新经济产业园,清华大学四个字格外醒目。2016年3月,为落实“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协议,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人才会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高地,清华四川院在天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四川省校合作落地的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清华四川院是“先行者”,也是发展的样板。



“来到天府新区近9年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可以说跟天府新区是同频共振、共同成长的。”


“当年,清华大学选派的三人创始团队从北京来成都筹备建院工作,他们将海昌路旁的几间集装箱作为临时办公场所,着手搭建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探讨研究方向,招聘工作人员。”对于清华四川院的起点,院长助理吕岚春记忆尤为深刻。


壮大
高水平打造人才集聚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研究院发展必须持续招引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如果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想要创新突破是很难的。”吕岚春说,天府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优势的强大引力对研究院招才引智颇有助益。


↑清华大学科研成果在四川能投所属华海清科转化的全新一代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量产机台。供图/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天府新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在科研项目经费支撑、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了较大支持,同时布局了众多科创企业,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这些条件让更多年轻科研人才愿意扎根于此。


基于这些优势,清华四川院一方面充分导入清华大学的人才资源与创新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培育机制,在一个个实践项目中孵化出优秀的本地团队。“从最初建院的三个老师出发,清华四川院目前拓展建设了一支超400人的国际化、高水平全职人才队伍。”
  

途径
科技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如何用创新成果转化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吕岚春认为,成果转化的方式是多元的,但根本是要让技术为市场产生价值。


↑位于兴隆湖畔的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侯涛 摄


清华四川院以知识产权作为载体,成功孵化了24家创新型企业,累计估值接近60亿元。“四川易冲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孵化的首家公司,从清华校友创业团队到一家准独角兽企业,如今易冲已成为具有独立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充电产业领军者。”吕岚春说。


未来
共绘发展新蓝图


作为天府新区的“老友”,清华四川院接下来的校地合作之路还将不断拓宽。对此,吕岚春信心满满,他认为校地双方还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我们可以与天府新区共建一些创新平台,这是学校和地方都希望去开展的工作。”同时,吕岚春还提到,四川省建设的碳中和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也落地在天府新区,这让他看到了协作的更多可能。


↑研究院展厅一隅。供图/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清华四川院主攻能源和电力领域低碳转型,天府永兴实验室挂牌成立以后,清华四川院已经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当中了,未来对于天府永兴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做到更进一步的、持续的、深度的、全方位的支持。”


↑新经济产业园 梁迪摄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新经济产业园,递进式天际线的建筑布局,令园区“雨露均沾”共沐湖畔风光,双地铁站加持让工作与生活的奔程“天堑变通途”。目前已汇聚70余家企业,聚集了商飞软件、拓林思软件等高端软件重点企业,中科曙光、烽火通信、易冲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重点企业,云从科技、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绿色低碳重点项目。


经过多年培育打造,新经济产业园形成了贯通“产投学研用”全方位的独特优势,成为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新经济活力区。



END

新经济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


往期推荐
PREVIOUS RECOMMENDATION

成都科学城重大项目最新进展来了!



2024年进度条:■■■■■■■■■■□□



天府新区新十年:提质×破局,敢叫“腹地”出“蓝海”

编辑:覃文

成都科学城
成都科学城准确把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内核支撑、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承载地、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国家实验室和天府实验室主阵地”战略定位,着力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新时代公园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