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洞见Muye
文:洞见Muye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美国心理学教授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观点: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而听觉信息如语气、音量等则占了38%,视觉信息如表情、态度等则高达55%。
也就是说,人与人沟通交谈中,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语气和态度。
“梅拉宾法则”在家庭中同样适用。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坚持“梅拉宾法则”,用最温柔的言语和最和善的态度善待家人。
01
作家梁爽曾在书里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一次,她的父母前来小住。晚上父母入睡后,她和老公兴致勃勃地坐在客厅看一档辩论节目。看到中途,两人为了维护各自支持的辩方,不禁争吵了起来,声音不受控制地也大了起来。这时,老公给她比了个“嘘”的噤声手势,她才意识到父母已经休息了,于是赶忙压低了声音。
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当她轻声细语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两人竟然和谐地看完了整个节目。
因为在她开始小声说话后,她的语速变慢了,语气变得轻柔,态度变得温和,不再像刚才那样激动了。
那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原来很多争吵的导火索,都是争执起来不受控制的音量:“我越来越觉得,大声说话不是豪爽,而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说话音量降低几个度,幸福感便能提升好几倍。因为大声嚷嚷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小声说话才能拉近彼此的感情。”
从此她戒掉了高声说话,和老公沟通时都会选择低分贝说话。
高音刺耳,低声悦心。
与家人沟通注意说话的分寸,不要朝亲人大喊大叫,不要用高音量来解决问题。没有一个人能从大嗓门或吼叫中感觉到爱。
跟家人说话言语温和,家里才能充满爱。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的小故事。
有一年,居里夫人过生日,丈夫皮埃尔用一年的积蓄买了件名贵大衣送给妻子当生日礼物。居里夫人看到礼物后,既感动于丈夫对自己的爱,又觉得不该买这样贵重的物品。因为他们当时正处于经费短缺的时期,几乎连做试验的钱都没有了。
爱怨交集之下,她婉言道:“亲爱的,谢谢你,谢谢你,这件大衣确实谁见了都是喜欢的。但我要说,幸福是内涵的,比如你送我一束鲜花祝贺生日,对我们来说就好得多。只要我们永远一起生活、战斗,比你送我任何贵重物品都要珍贵。”
居里夫人委婉的言语,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增进了与丈夫的感情。
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与家人的关系也需要用心经营,好好沟通远远胜过直接粗暴的说话方式。
最温柔的话语,才最具有感染力。
真正聪明的人,跟家人沟通时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的。家人之间,常说舒心话,家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02
曾经看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将妈妈超过85分贝的说话录音,放给10名7-10岁的孩子听,然后让他们写下录音的内容。结果,只有13.3%的孩子写对了。也就是说,父母说话的声音越大,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教育的目的更无法达成。
低声说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愉悦、平静;大声嚷嚷,让他感受到的是压抑、恐惧,他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教育的本意,是爱还是嫌弃,都藏在父母说话的音量里。
博主@天明分享过一位邻居妈妈“低声育儿”的故事。
雪白墙壁被孩子涂抹得乱七八糟,这位妈妈没有大声斥责,而是轻声对孩子说:“画在墙上的画,要有专业的画笔才好看,你先用蜡笔在本子上练习好了,我就给你买专业的画笔,到时随便你在墙上画。”
孩子倔强地回应:“我不,你现在就给我买。”
妈妈依然没发火,心平气和地说:“买可以,家里的墙就这么多,你想在墙上留下最好的画还是不好看的?”
孩子沉默了一下,乖乖拿着画本去画画了。
有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低声教育,会让孩子有被理解、被接纳之感,孩子自然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用低声的方式育儿,是孩子之幸,也是父母之幸。
知乎上有个话题:“如果你过得幸福,最想感谢父母什么?”
有位网友分享说,我最想感谢父母在我犯错时,从不疾声厉色地训斥我。
小时候他特别爱踢足球,有一次把邻居家几盆珍贵兰花踢落在地。邻居气急败坏地冲出来骂人,父亲也跑了出来。面对邻居的愤怒,他做好了被父亲揍的准备。可没想到,父亲给邻居赔礼道歉后,便把他带回了家。
回家后,父亲告诉他说:“老爸知道今天不是你故意的,下次咱们可以找一处开阔的地方踢球,你觉得呢?”接着,父亲带着他找到一处适合踢球的地方,陪着他玩了一个下午。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句话: “最极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为人父母,我们要控制好情绪,别让随口而出的吼叫中伤孩子。低声育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自信地成长。唯有如此,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03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表情暴力”。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总是摆出一张难看的脸,对沟通对象来说无疑是一种暴力侵犯。“梅拉宾法则”中也明确指出,人与人交往沟通中,你用什么表情和态度,对关系影响很大。
尤其家人之间,遇到矛盾、分歧的时候,不要总是板着脸、皱着眉与对方说话。看到对方一张充满微笑的脸,再大的气也瞬间消了一半,再大的问题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
杨绛先生回忆说,在她小时候的一个深夜,父母关于她未来的教育产生了分歧。父亲倾向于让她接受更加传统和严谨的学术训练,母亲则希望她能更多地接触艺术和社会实践。
面对分歧,父母并没有摆脸色,而是决定坐下来,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
父亲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他认为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训练能为杨绛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母亲则温柔地分享了自己对女儿全面发展的期望,她希望杨绛能够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他们彼此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最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杨绛在保持学术追求的同时,也能有机会接触和尝试不同的领域。
杨绛说:“我父母好像老朋友,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
对于杨绛的教育,父母也从不摆脸色,而是好声好气地跟她沟通。
杨绛当时就读于上海最好的女子学校,因为路途遥远,经常会不想去上学。父亲总是耐心地等她闹完,然后再温柔地讲道理。杨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父亲也不会面露凶相责备她,而是耐心地鼓励她、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好表情带来好心情,好心情成就好家庭。
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不需要别的,只要每天看到一张开心的脸就足够。跟家人沟通多微笑,收起苦瓜脸、阴沉脸、刻薄脸、讨债脸和没完没了的唠叨。
幸福的家庭里,人人有一张好看的脸。这个好看,不是唇红齿白、肤白貌美,而是和颜悦色、好声好气。▽
林语堂说:“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幸福的家,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每一个成员,用爱为材料,用心去酿造。经营好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业。家庭每个成员,常说舒心话、做体贴事,关系才会愈发绵柔,家庭也会更加和睦。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Muye。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