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 | 人民日报:让凡人善举持续涌现

文摘   2024-12-13 11:55   山西  







  【故事】

  “如果您没有收入,遇到困难,可以来本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爱心餐,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这是天津一家面馆贴出的告示。从连锁餐饮到个体小店,一些地方的餐厅自发为低收入者或遭遇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餐,同时给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提供价格优惠的爱心餐和免费水。


  【点评】

  总有一种善意让人动容,总有一种情感直击人心。陌生的城市,普通的街角,好心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带来暖心的慰藉。也许是出来打工,却尚未找到合适的机会;也许是刚给亲人交完手术费用,一时囊中羞涩;也许是上岁数了,出来遛个弯就忘了回家的路……这时,一份不要钱的包子油条,或是一盘价格优惠的辣椒炒肉盖饭,足以驱走寒意,让人们坚定信念、努力生活。小行大爱静水深流,为一座座城市带来人情的温暖。


  一名店主说:“遇到困难的人,有时在门口徘徊就是不好意思进店。”人皆有恻隐之心,然而乐善好施的社会氛围,需立足于互信、和谐的社会关系。为保护处境困难者的自尊心,有些提供免费餐的小店设置了“暗号”:“1号牛肉面”“告诉董事长,来碗肉汤饭”“39元辣椒炒肉盖饭”……有的店主明确要求服务人员“不要盯着求助者看,不要指指点点,也不要问人家为什么吃不上饭”。这种彼此都“轻松”的慈善方式,浸润着尊重、平等的价值观念,既体现了爱心,也让捐赠和受助有了更妥当的打开方式。


  爱心会传播,善意可传递。在四川成都的一家面馆里,顾客捐出任意金额,都可以领到一个爱心贴,贴在墙上。遭遇困难者进店后,揭下一个爱心贴,就可以去换一碗面。“吃饱饭,不想家”“会好起来的,加油”“早日渡过难关”……爱心贴上,鼓励的话语温暖人心,彰显着投桃报李的反馈与互动。


  现实中,类似的凡人善举不胜枚举,总能给我们以感动。在休假的两天时间里,军人狄佳冰先后救助了两名路人,感慨“这个假休得很值”。00后小伙陈启源、索泽辉在备考研究生期间,为两位血液病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陌生人的生命。广东阳江的老人李霞生前向困难人士捐款20多万元,去世后,家人将她留下的6万多元悉数捐出。普通人的善举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让爱的暖流浸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不经意间温暖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让无助者有助、给失意者温暖,以善意驱赶戾气,以爱心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下雨了,你没带雨具,路人与你共撑一把雨伞;天黑了,你踟蹰不敢前行,陌生人为你点亮一盏灯;手机没电了,你有点慌乱,店家借你一个充电宝……一件件小事,让普通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进而也以善意来对待社会和他人。呵护这份爱心,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习惯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的不仅是个体遭遇,更关乎世道人心。(孟繁哲)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吴琪萌



点击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点点“分享”,给文明创建充点儿电吧~


文明运城
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征求意见建议和举报投诉等。弘扬社会公德,提升城市综合文明,提高城市知名度、承载力、影响力、竞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