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打假利益链,正在吞噬经济复苏的成果
科技
2024-11-26 21:15
浙江
回顾这一年,反日情绪从碰瓷南京中央商场,一步步演变到日本人学校门前的故意伤害事件,日资企业正在加速撤离中国。近日中方宣布将对日本实施入境中国的单方面免签,还能扭转两国经贸往来的趋势吗?年初我就撰文提醒,如果放任这些捣乱分子霍霍下去,经济复苏必将化为泡影。年中,有关部门出手封禁了一批碰瓷搞事的账号,涉日碰瓷活动有所收敛。但是亡羊补牢,谈何容易。层出不穷的对中小商家的碰瓷行为,已经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脸上的一道伤疤。反日的浮标按下去了,反市场的浮标却已遍地走,它们像公牛闯进瓷器店,噼里啪啦,把小店经济撞得稀碎——无论你是市场里面的一个小摊位,还是线上卖货的小店家。终于有一天,“铁头”等人以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杭州方面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那些被其伤害的中小商家,生意早就黄了,小店的投资打了水漂,一家人的生活失了依靠。一地鸡毛以后,确实有人收拾残局,可那无辜的小店经济业已化为乌有,人死不能复生,小生意更加如此。年底,又冒出来碰瓷百雀羚、良品铺子这种头部企业级别的“打假”事件。先说说百雀羚。2021年5月就已经停产产品,举报者是今年9月27日在上海举报,中间有3年多的时差,媒体报道称百雀羚遇到了职业打假人。发布举报答复书的博主早在去年就开始向上海市药监局、北京市药监局频繁进行举报,2024年北京行政终审判决书最终认定百雀羚不存在该问题后,举报人近期又开始在上海对该问题重复举报,并主动给媒体爆料,称百雀羚生产的化妆品添加禁用原料,被上海药品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了。随后,百雀羚事件登顶热搜,激起千层浪,最后是官方发布调查结果,还原事实真相,给了企业一个公正的评价。再说说已经闹了快一个月的所谓“打假”网红举报良品铺子的风波,从一开始又是摆弄显微镜,又是什么海关的检测报告。显微镜当然极具表演特征,却证明不了什么,所谓海关的检测报告后来被人指出马脚,其公司地址显示根本不属于海关,也并不具备检测资质。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博主“松哥打虎”所持的检测报告不具备对社会证明的作用,即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问题来了,靠打假出名获利的人,似乎自己都在造假。11月18日晚,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调查通报,针对此前打假网红举报良品铺子“藕粉含有木薯粉”“酸辣粉里没有粉”问题,经安徽、河南两地市场监管局协助,通过对涉案同批次产品检测,显示涉案的同批次藕粉及原料中未检测出木薯成分,涉案同批次酸辣粉中检出红薯成分,举报人所举报问题不成立。在这件事情中,市场监管没有沦为碰瓷博主的帮凶,这难得可贵。听起来很怪异对不对?常看新闻的朋友们知道,在碰瓷博主捣乱的现场,“向市场监管举报”,就足够让小店主抖三抖,假如真的有一点瑕疵,那么这种情况下商店被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照,那都没什么奇怪的。相比于百雀羚,良品铺子遇到的是一个更擅长制造冲突、收割流量的“打假”网红,“松哥打虎”最初所提出来的话题“藕粉掺杂木薯淀粉”和“配料表造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门槛,人们容易先入为主,“不明觉厉”。像这种存在知识鸿沟的话题,人们很容易被带偏,加之是个人IP挑战企业IP,虽然个人IP背后也是一个团队,甚至被纳入到一整套MCN的生态系统,但是普通网民根本看不懂这些复杂的操作,他们只会给打着“正义”旗号的碰瓷行为无脑点赞。有人说,如果你的商品没有任何问题,还会怕放大镜式的打假吗?这话听起来似乎理直气壮,但显然是不接地气、也装外宾的。你做得再好,如果老有人搞你,鸡蛋里挑骨头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影响心情不说,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都被扰乱了,还怎么拼经济呢?有一个市场监管者明确讲过的:“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说这话的,是山东省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张某,录音为证,很多好媒体都报道过。不仅如此。“远洋捕捞”在2024年意外成为热词,近日浙江通报“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情况,其中披露的事实更加惊人。公开的案情显示,某县公安局民警杨某某、协警占某某为谋取个人非法利益,私自携带警服、手铐、执法记录仪等警用装备驾驶车辆前往浙江、江苏等地,意图以帮忙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取财物。2023年6月11日,杨某某、占某某根据事先查询的信息,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为由,将企业家沈某从江苏吴江家中带走,在车辆行驶途中,杨某某暗示沈某可以帮忙处理案件并索要财物。后沈某乘二人不备在浙江湖州德清县境内跳车逃跑并报警。最终,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对二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有期徒刑七个月。有的执法者竟能如此跨省搞趋利性执法而犯罪,那就不难理解碰瓷式打假的本质了,疯狂的打假利益链足以让人铤而走险。自2022年打假博主赛道初具规模、2023年“咆哮式打假”成为主流风格以来,多家民营企业及零售品牌都成了“被打假”的主要对象,如得物、东方甄选、良品铺子等等。据澎湃新闻调查,“职业打假”正在发展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人自称“职业打假人”,凭借这一身份对外“收徒”,学费上千元;同时,所谓的“职业打假人”还会提供“打假材料”,包括手机打假思路、大米废弃标准赔偿等等,以及选单、下单和协商的办法。从粉丝里收学徒,学徒就是最忠实的粉丝,还没“学成”先充当水军,在网络上搞事情;“学成”以后,依葫芦画瓢,每个徒弟都能为害一方。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几年碰瓷式打假如此泛滥,原来就是因为通过制造冲突吸引流量,通过互联网卖课、卖货,收割韭菜,使得这个产业链实现了病毒式增长,而对于花费上千元的徒子徒孙来说,他们总要至少把那个学费挣出来吧?那能从哪里挣呢?显然,就是去小店经济里面寻找新的猎物。碰瓷式职业打假人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绊脚石,是附着在本来就已经颇为孱弱的实体经济身上的吸血虫,是中国完成GDP增长率目标的大敌。它们不仅在腐蚀中国经济的底盘,让天下的小生意越来越难做,而且还严重败坏了市场经济的土壤,播撒下无数仇恨和反市场的种子,碰瓷打假博主和他们的徒子徒孙兼水军们,让整个社会情绪弥漫着反资本、反商业的血滴子——这些糟糕的种子,以后还不知道会长出什么毒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