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式谣言不可任性

科技   2024-10-23 22:36   浙江  
作者:陶舜财经
针对博主“小英一家”的话语泡沫正在被戳破。
曾经冲到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网红小英不能开着路虎卖惨”,也和那一系列恶语中伤的话语碎片一同灰飞烟灭。
记者的实地探访,证实了小英逆袭故事的真实性,权威部门证实小英名下没有车辆,也没有卖惨。
然而制造和放大那些谣言的人们却一个道歉的也没有,他们拍一拍屁股,策马奔向新一波谣言。
一个农村博主的逆袭
来自云南省寻甸县甸沙乡的杨早英,网名“小英一家”,今年只有28岁,却已经生过好几个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
小英曾到昆明打过工,做过一段时间餐厅服务员,这段经历不顺心。
2013年,小英与同村姐妹一起到福建务工,在流水线上负责给鞋底刷胶。因工作劳动强度大,身体吃不消,第二年返乡后,就与丈夫王拾富结婚了。
婚后,为了多些收入,除了日常农作,小英每个星期往返于寻甸县城,和丈夫的外婆一起去摆摊卖土特产,还要叫卖吆喝,介绍产品。
这个阶段,她和普通的农村人并没有两样。
但是老天要帮助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暗中架设一个杠杆。对小英来说,这个杠杆就是视频。
2019年,小英接触到了快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玩起了快手,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网友互动,给单调的生活增加乐趣,后来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接触自媒体后小英找到了支点,不仅生活变得精彩,还意外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条“刷锅RAP”视频,火爆后不但赢得了更多粉丝,还得到了上千元的收益,她激动得睡不着觉。
2021年,她又在抖音注册了“小英一家”账号,持续记录和分享日常生活,为橱窗商品带货。2023年,她的粉丝量开始暴涨,从5月份的18万增长到了500多万,开始学习直播带货。目前,她的抖音账号已发布了680多条视频。
随着粉丝变多,一定程度的直播带货,她开始变得有钱。
不仅换了各种新的家具,给女儿报了课外培训班,还考虑在县城购置一间商铺,方便存放带货的样品。
此时,一个农村博主已经长成一个“新时代的小老板”,虽然住在穷乡僻壤,却拥有数百万观众,把货卖到全国各地。
中国式的反商业意识形态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都有很浓烈的“反商业”的观念土壤。
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的,最没地位。哪怕就是在《史记》这样一本杰作里面,货殖列传也是排在最后的。
今天,有识之士为社会进步而奔走言说,能赢得一些稀稀拉拉的掌声,但是要让人掏钱买一本这些贤者的书,或者他带货的什么商品,很多人就会马上变脸,要么认为金钱就是铜臭,臭不可闻,要么就是坚决不给正直的事业投币。
在自媒体领域也一样,有一次我看到一名博主撰文吐槽,他的读者说,“你怎么可以播发广告,我真是看错你了”,扬言要取消关注。可问题是,这名读者既然从未给哪篇文章打赏过,还拒绝作家接广告,那作家难道能靠喝西北风活着吗?
小英遇到的就是类似情况。
9月下旬,网上出现了质疑她“虚假人设”“剧本卖惨”的声音,甚至还说她“开着路虎去种地”,让她不知所措,倍感委屈,只好暂停了更新视频。
拍视频之初,小英确实只是一名没有附加值的素人村妇。但是坐拥百万粉丝以后呢,她的附加值显著增长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刺痛了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
比如说,原本跟她处在同一层次的人,本来以为她演绎出了“心中皆有、笔下皆无”的生活喜乐,认她是一定程度的身边人和代言人。现在呢,可能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觉得你变了,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和我一样的小英,如今,你除了那些苦中作乐的视频故事,还赚了不少钱,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是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
又比如说,她的粉丝里面那些经济状况高于她的人,本来是带着一种天然的俯视镜头来看她的。有些人作为城市里的牛马,心中有无限苦闷,单位里面要承受领导和老板的PUA,在外面往往还受客户的气。
看到小英这种笨手笨脚的农村妇女,做个煎鸡蛋都能手滑,整只鸡蛋连壳掉到锅里需要打捞,煮个炸猪肉皮呢,扔下锅的时候又能把干燥剂也一齐煮了。像这样妙手偶得、颇为可爱的幽默,确实很解压,很治愈。
那段视频,把我也给看笑了。
持续帮你解压的同时,小英也就成名了。
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一个博主精心构思内容、熬夜剪片的苦逼现场,以及早期拼命掉头发也冲不上去的流量焦虑。逆袭博主看似“很容易”的成功,也是会导致脱粉的。
喜欢你,又怕你成功,失去那份俯视的优越感。
有那么几天,她累计掉粉10万,就是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
这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一定会遭遇的命运。
此时她确实不再是一个穷人,但这不影响她继续生活在原来的地方,拍类似的农村生活故事。实际上她也确实仍然住在那里。如果一个人变有钱以后,过去的生活就可以被斥为虚假和卖惨,那么这也太强词夺理、搬弄是非了。
有关小英的这波造谣,先验内涵了庸众对农村生活的蔑视。
它不仅折射了相当一批人对农村生活的刻板印象,还把农村的生活和“惨”字划等号。这不仅不正确,也不符合事实。
农村生活的刚性支出很少,免除了房贷和房租,菜是自己种的,不会打药;鸡是自己养的,不打激素。别看表面上挺清贫,拉长了时间看,要比城里人少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
热搜不该成为谣言加速器
谣言是屏社交时代绕不开的伤疤。
对监管和执法者来讲,打击谣言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动作。
正是因为监管有这么一个“正确”的目标,过度用力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对于“西安下雪”发帖人和“衡阳第一批坐上摩天轮的人”的处罚,明显都用力过猛了。有的是官方出一篇辟谣文章就可一笑而过的事,有的根本就不需要公权力的介入。
信息的交互在平台里发生,平台健康生态的维护才是非常关键的,从结构上讲,平台超然于谣言与公权力之间,是一种市场的力量,适宜用事实与逻辑来攻破谣言,使其不攻自破。
关于这一点,微博曾经做得不错。记得在2011年左右,微博曾成立辟谣联盟,成员一度达到上千人,别看它表面是一个所谓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一定程度是得到了微博平台的支持的。当时的联盟成员都以这个身份为荣,纷纷写到自我介绍里面去。虽然其中相当一批人的成色也不咋滴,但毕竟这个形式是值得表扬的。
有一段时间,似乎在微博上还有相关的PK投票,有些议题开放给网民去定夺。
像这些努力,不能说是完美的,但都是有益的尝试。可惜的是,似乎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坚持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一些例行公事的谣言治理公告,还有那些貌似自导自演的热搜式谣言走马灯。
比如近期坊间热炒成都拆迁,#成都大规模拆迁有人拿了17套房#就登上热搜,主持人还是“新浪热点”。但是没多久就被官方证实是谣言,“新浪热点”又主持了另一个热搜#网传成都天价拆迁款不实#。
其实成都所谓的天价拆迁款消息出来的时候,逻辑上的漏洞就很明显,怎么可能房子还没拆就先把赔偿款给到位呢?至于拿到17套房子就更可笑了,按正常流程,回迁房的建设花个三五年的时间都算是短的,花个十年八年也不稀奇,房子盖好了怎么分配,又要折腾很久,怎么可能飞快地让你拿到17套房呢?
但是为了流量,无论是个别抢流量的媒体,还是微博热搜,都急着上话题,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些常识也就纷纷不去顾及了,该守城的把关人反而主动开门了。先跟着抢一波谣言的流量,等到官方辟谣了,再抢一波辟谣的流量,一定程度上还形成了“闭环”。
平台作为端内谣言的治理者,理当守土有责。关于这一点,做得究竟好不好,普通人其实不大容易判断的。
真正的评判标准其实还是“负面清单”的思维,如果平台用热搜去加持和放大某些谣言,那不仅违背了守土有责的基本原则,还会招致“平台之恶”的骂名。
就博主小英所遭遇的一系列谣言,当它只是一些人在散播的时候,或许还可以经由普通的民事诉讼来解决,甚至也可以完全不去理会。可当它被升格成为热搜的主题词句,那么它的效果其实比普通的媒体定性更为严重,它不仅有假新闻的特点,还有吸引和汇集网络暴力的后果。
热搜的本质是什么?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互联网产品。
从内容生产的逻辑来看,它是算法时代的标题,不仅仅是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媒体标题,而且当你点击以后,罗列出来的是一系列标题,是一个被隐藏人工筛选痕迹的信息集群,决定其中的内容与排序的是算法。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它是“主观”的,而且主观的比例并不小。
因此,热搜折射了微博信息筛选和推荐机制的价值观。基于此,无论是从平台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内容运营的角度,对它的“含谣率”考核,是平台的底线和生命线。
对比国外的同行,就知道我这么说并不夸张。
近期,电报(Telegram)的创始人杜罗夫在法国被捕,随后获得保释。他被指控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电报”平台上涉及诈骗、贩毒、有组织犯罪、儿童色情、宣扬恐怖主义等不法行为。“电报”此前一直对多国政府的删除内容请求不予理睬,而且经常无视提供犯罪嫌疑人信息的请求。
电报作为平台并没有主动作恶,也没有“高亮”那些有害信息,仅仅只是让这些信息“存在”于平台,但是哪怕如此,其创始人已经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在创始人被捕之后,电报不得不做出让步,表示将向政府部门移交违规用户数据。
电报创始人被捕的故事,让平台责任这件事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一个变化中的新问题,但是谷歌在1999年提出的不作恶(Do not be evil)准则仍然适用。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

荐读

请杨笠代言的京东必然翻车

任泽平露出了狐狸尾巴|陶舜财经

陶舜财经
更新人生的版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