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文化   2024-10-10 17:11   山东  
















农历九月九日,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饮菊花酒,食重阳糕,

登高望远,佩戴茱萸。

本期

『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

让我们一起走进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感知重阳节

九月初九,因“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深远,长久吉祥,自古以来便是古人眼中极为珍贵的庆典之日。古时重阳佳节,民间盛行登高望远、秋游赏菊之雅趣,佩戴茱萸以驱邪避害,设宴祈寿,习俗丰富。时至今日,这些传统不仅得以保留,更融入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重阳之日,家人欢聚,盛宴高会,共表对长辈健康长寿的诚挚祝愿。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彼时虽主要在宫廷内庆祝,却已彰显其重要性。至唐代,重阳正式升格为全民共庆的民间节日,宫廷与民间同庆同欢,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这一传统历经朝代更迭,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点击图片↓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

祭祖

点击图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赏菊

点击图片↓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饮菊花酒

点击图片↓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吃重阳糕

点击图片↓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汉代就有记载。《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记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蓬饵就是最初的重阳糕。

由于重阳节正逢桂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又称桂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较为随意。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诗词话重阳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九日齐山登高》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但是此诗看似旷达不羁,而实内含不平,因此尽管消极颓唐,而实际却不无不甘落拓消沉之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这首词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九九为阳,地久天长,

金秋时节,菊花盛放。

枫叶如丹,思念更浓,

在最深的秋日里,起最浓的思念,

接下来,请跟随,

「妙趣手工坊 非遗课堂」

一起制作彩泥手作——重阳节!

详细制作步骤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

仅作分享,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潍坊市图书馆
潍坊市图书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