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进校园】----将台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秋冬季传染病防治、食源性疾病防治、“三减三健”健康知识科普活动

2024-09-06 11:55   宁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9月5日,将台堡镇中心卫生院走进将台堡镇中学开展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以“青春防线,健康领航”为主题,旨在提高广大师生对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意识,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活动现场,将台堡镇中心卫生院健康科普团队成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流感、水痘、食源性疾病、病毒性腹泻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面对聚集性疫情时的科学处置策略。并对师生们特别关心的传染病防治问题,给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让他们对秋冬季传染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还掌握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健康防护技巧,为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通过健康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对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的认识,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下一步,将台堡镇中心卫生院将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组织更多形式多样的健康宣讲活动,为师生们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秋冬季传染病、食源性疾病

school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

  ⭐传播途径: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3、在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4、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主要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

  ⭐主要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传染力极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预防措施:

   1、房间定时开窗通风,尽可能的让阳光照射,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

   2、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即可有效预防水痘,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3、被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皮疹结痂脱落,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我国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消毒、勤晒衣被。

   3、本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大嘴巴”。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高发于冬春季,多发于5-9岁的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的腮腺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清洗玩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食源性疾病指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性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重者有高热、寒战,急性腹泻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有恶臭。症状可因病情轻重而反应不同,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多见于老年人,婴儿和体弱着,病程一般3-7天。

  ⭐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病人自诉或经询问怀疑与餐饮服务中的食品或定型包装食品有关的“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等感染性病例,发病前食用了保存温度较高(20摄氏度)、放置时间较长的剩饭、剩菜、发酵食品、肉制品、生肉、熟肉混放一起的等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食用了未清洗干净、不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食源性疾病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5-10月份)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在众多细菌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接触后30分钟至8小时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状,大多数人有腹泻。常来源于未煮熟的食物,如肉片、布丁、糕点和三明治。

 ⭐副溶血性弧菌:暴露后2~48小时出现症状,如水样腹泻、恶心、胃痉挛、呕吐、发烧、发冷。常来源于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尤其是牡蛎。

沙门氏菌:暴露后6小时至6天出现症状,常见症状有腹泻、发烧、胃痉挛、呕吐。常来源于生或未煮熟的肉类、鸡蛋、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奶和果汁、水果和生的蔬菜。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常年发生,常见致病因素是亚硝酸盐和有机磷农药。

  ⭐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最常见的有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素中毒,菜豆类的皂素、血清凝集素中毒,新鲜黄花菜的秋水仙碱中毒,川乌、草乌中的乌头碱中毒等,真菌及毒素性食源性疾病最常见毒蘑菇中毒和霉变甘蔗中毒。

  ⭐有毒动物性食源性疾病

最常见的是河豚鱼的河豚毒素。

  ⭐病毒性的食源性疾病

最常见的是诺如病毒引起的。暴露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常见有腹泻、恶心/胃痛、呕吐。常见食物来源有绿叶蔬菜、新鲜水果、贝类(如牡蛎)或不安全的水。

 ⭐寄生虫类食源性疾病

见于寄生于螺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猪、牛等体内的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

 ⭐食物中毒了怎么办?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尽快去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症状严重的可以打120呼救,尽快治疗,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

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除毒物、控制感染、尽快补液和对症治疗。

  在家自救的时候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早期的催吐、导泻非常重要。

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预防食源性疾病小贴士

  不食生肉或没煮熟的食物,将生肉、家禽、海鲜和鸡蛋与即食食品分开。

  不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污秽不洁、霉变、生虫及其他含有害有毒物质的食品。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脏污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

  ⭐注意咳嗽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穿脱衣服,避免感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抵抗力。

  ⭐保持开窗通风、消毒

  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生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

  ⭐传染病流行期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END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将台堡镇中心卫生院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宣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