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挂面,历史悠久,却因缺乏统一制作标准而质量参差。东西部协作以来,由西青区援建的手工挂面产业园,为这一传统美食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仅统一了生产标准,还提升了品质,让麦积挂面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个璀璨的文化名片。
麦积挂面作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我们的挂面煮熟后透亮、不易粘连,口感劲道爽滑,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麦积挂面”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黄新勇对手工挂面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介绍,手工挂面 的制作过程需要三天时间,经过和面、醒面、搓条、盘条、上面、开面、出面、收面等26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制作出品质上乘的挂面。
麦积挂面的制作原料同样讲究,采用无任何添加剂的冬小麦面粉、食用盐和当地菜籽油,纯手工制作。这种制作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风味,还充分利用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然而,尽管麦积挂面拥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分散和非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其市场竞争力一度受到限制。为了打破这一困境,西青区在2024年启动了石佛镇手工挂面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投资额达400多万元,还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控制及高效节能设备,显著提升了手工挂面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如今,石佛镇手工挂面产业园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看着标准化的新厂房,黄新勇对未来充满期待,“特别感谢西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制作手工挂面的基地。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也期待我们的手工挂面能有更大规模的生产,让非遗挂面更好地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让我们石佛镇的手工挂面走出甘肃卖向全国。”
麦积区石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宏斌表示,下一步石佛镇将结合我们手工挂面联合会的作用,积极注册公用品牌,制定团体标准,多元研发各种产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促进我们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麦积挂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众的生活智慧。随着更多产业的生根发芽,麦积的文化与产业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记者:马晓熹 王轶娇 贾文琪 李阳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