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博士
根据《迈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4年)等有关内容整理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到来之际,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隐私安全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数字技术产业应用不断深入,数实融合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演进趋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就是数字产业化部分,根据国家数据局定义,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向数字产品、数字服务转化,数据向资源和要素转化,形成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四类,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均是核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速,在培育经济新动能、就业带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公布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字经济调查结果,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营业收入达到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9%。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和数字技术应用类企业优势非常明显,两类产业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占比相加,分别占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58%、77%和7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指标分化
国内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
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电子制造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1-10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9个百分点。此外,受益于全球智能手机等终端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各国对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加快,2024年1-11月份国内集成电路出口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受到国际环境、宏观经济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国内互联网行业增速放缓。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4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增速和利润总额增速呈现双降态势。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
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融合应用不断加深,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3.9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3.84万亿,占GDP的比重超过1/3。从产业领域来看,随着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很多数字化应用场景在产业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推广,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产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管理价值。
第一,助力农业现代化。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决策、生产、流通交易等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与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一方面,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流程跟踪式检测、管理,以数据流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相互融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打通供需连接通道,构建了快速、高效、精准的农业产供销生态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夯实数字农业技术底座
5G、AI、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IoT等数字技术让农业作物监测、精细化育种和环境资源按需分配成为现实。5G网络技术保证了农业大数据的实时、高效传输,物联网保证了农业大数据的完整收集,云计算、边缘计算提供了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海量算力,而人工智能则提供了数据模型的智能分析、管理和决策,这些技术共同构成农业数字化的技术底座。
构建全域数字化农业生产赋能体系
在大田种植、农业工厂和养殖等领域,数字服务企业提供了计算、存储、安全的基础云能力,以及AI种植模型、AI养殖模型、T-GIS工具、农业IOT平台、空间遥感监测和数字孪生平台,助力农业生产实现了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AI饲养还实现了疾病预防、提高肉奶产量,助力生产提质增效。此外,数字技术还加速了都市农业、认养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和供给创新和消费创新,创新了农业的运营模式,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构建了全供应链、全价值链的农产品数字化流通服务体系
通过构建私域流量,建立数字空间的销售流通渠道,助力农产品品牌提升和运营提效。搭建细分领域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发展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对品牌进行产品包装、IP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品牌孵化。提供产地溯源平台,搭建MCN机构、电商平台、社区渠道组成的全网数字化营销网络,提升农业市场经销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议价能力。
提升农业数字化治理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在农业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方面,推进组织与经营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升级,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农企云、农企SaaS,管理协同、农产品安全、IT运维管理等应用场景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运维更轻松、费用更节省、安全有保障。在农业产业治理和服务方面,数字化技术可帮助盘点农业产业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规划水平、加强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度、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第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推进业务重塑和业态创新,促进产出增加及效率提升,使生产制造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制造业下分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31类。在各个细分领域下,数字化转型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网络协同、市场服务等不同环节,具有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数字孪生等新模式。
柔性制造: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压力日趋加大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柔性制造将标准化硬件系统和数智化软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工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可以应对大规模的定制需求,有效提升生产过程中的敏捷性和适应性,提升精益生产能力,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柔性制造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目前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都发挥出了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在汽车制造领域,制造商可以通过柔性制造技术,快速调整生产线,生产不同型号和配置的汽车,帮助汽车厂商在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快速转型,实现技术和产品快速迭代。
长尾生产:满足个性化定制和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模式遵循边际成本递减规律,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达成规模效应,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但满足个性化小众需求的市场供给不足,市场空间相对有限的一些细分领域缺乏市场经营主体长期投入和专业深耕。
长尾生产模式利用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柔性制造系统,可以适应个性化、小批量、快速生产模式,有效覆盖传统大规模工业生产模式无法覆盖的小众市场,加强优质新型产品有效供给,适应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此外,长尾生产适应了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对于发展技术支持和设备监理、保养、维修、改造、备品备件等专业化服务,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促进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孵化和培育,有效提高制造业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孪生:推动效率和安全双重优化
在制造生产过程中,数字孪生契合了少人化、无人化的环境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在港口、矿山等这类相对封闭的场景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让安全员下车,让港口龙门吊、岸桥、抓料机、矿山矿卡、挖掘机、电铲等设备操作员离开作业现场的驾驶室,实现真正的工作面无人化,成为保障作业安全性和实现自动驾驶商业闭环的关键。
比如,在某矿山企业,腾讯采用腾讯云无界5G远控方案实现远端画面实时再现和低时延实时响应,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办公室模拟现场驾驶环境,实现实时操控远端矿车,并向具有裸眼3D的驾驶体验拓展。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安全员一人多车和灵活切换。
第三,促进服务业孕育新型消费业态
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消费等工作纳入25年工作要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也是应有之义。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我国从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产品生产、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产品及数字服务交易、数字化支付再到数字化投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产业链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在消费互联网的带动下,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涌现了很多新模式,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消费价值观。
新型消费模式
数字技术、智能终端不断演进,新型消费模式日益丰富。新一代数字技术交叉演进、不断迭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VR/AR、5G等数字化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领域融合不断加深。
一方面,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势头持续加快,比如: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等无接触消费模式开始普及,VR/AR助推“云逛街”等新业态升级,AR+AI+LBS提升了购物体验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新型数字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公共文旅云、智慧文旅平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数字文旅业态层出不穷。
新型消费价值观
数字化服务业生态不断完善,新型消费价值不断凸显。基于信任经济的线上数字化服务业生态初步形成,直播电商、微信小店等新业态与传统电商协同发展,通过盘活供应链、流通链、生产链和销售链,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数字消费经济社会价值不断凸显。
参考文献来源:
[1] 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 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
[3] 国家数据局:《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一批)》
[4] 张占斌等,《中央党校专家深层次解读迈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4年11月
[5]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6] 腾讯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
[7] 王星:《构建四个闭环,夯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石》,《人民邮电报》,2022年8月9日
[8] 霍鹏、王星:《水稻与光纤:以城乡一体数字经济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腾讯研究院公众号,2021年2月22日
王星:《公共数据、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数据市场发展的三个驱动力 | 数据要素行业洞察(四)》
腾讯研究院:《维度、力度和限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附全文下载》
👇 点个“在看”分享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