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笔触 墨韵江城——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已于七月盛夏圆满收官,为 2024 首届武汉书法季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展意义非凡,紧扣“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宗旨,将武汉书坛“出精品、推新人”理念落地有声。评审环节严谨细致,从中脱颖而出的“十佳青年书法家”10 名、“十佳青年书法新人”10 名,堪称青年书坛精锐。这些青年才俊于篆隶行楷草间尽显朝气与才情,不仅为江城书法注入全新活力,而且带动武汉地区青年书法创作水平一路“上扬”,掀起一轮创作热潮。
当下,全市书法界正全力冲刺全国第二届小品展。值此时机,我们将分期上线“双十佳”选手的精品佳作,打破空间局限,邀广大读者沉浸式品鉴,近距离领略青年才俊的书法风采,共飨墨韵之美。
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指导单位
武汉市文联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武汉书协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
《书法报·书画天地》编辑部
1977年出生于湖北仙桃,美术学硕士。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入选2021年第三批湖北省百名美术人才培养工程,获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
□何雪波
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喜欢写意古玺一路的风格,于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古玺的临摹创作中。我在古玺印创作上,整体基调主要取法先秦玺印,融其古意,求得古雅;字法以商周金文为基,线质追求方圆兼施、线条苍茫;章法重点考虑上下印文的承接,左右印文的穿插,以及印文与印文、边框与印文的相互粘连;刀法冲、切并用;印面适当作残旧处理,以求古朴、逸拙之意;印屏设计为朴素大方一类,边款力求丰富多样。
“治印必先识篆,以求篆体之笔法,得笔法则得字法,而章法随之”。熟识篆书,能避免任意杜撰。多写篆书,能熟悉它的结构特征和笔意规律。特别是《毛公鼎》《商周金文选》此类金文,风格多元,形式多样,参考价值很高。
此次展览,我从平时创作的印稿中选取了十方,整体设计、内容、印泥颜色的选择,都尽力做到素雅、精致。现在回头来看,每一次投展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背后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修炼。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浮躁情绪之中。我专注于篆刻创作时,就会感觉整个世界似乎变得安静下来,不断地打磨自己手中的作品,实际上也是在修炼自己的性格。篆刻教会了我耐心、严谨的道理,并且让我懂得珍惜当下、享受过程的重要性。篆刻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多关于生活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新见解。未来,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1982年出生于广东云浮,号得山,别署三余斋。中国书协会员、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者,获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
□徐登峰
幼时,每逢春节我就看到爷爷给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那一刻墨舞红纸,遒劲的用笔写进了我的心里。从那以后,幼小的我开始拿起大斗笔到处乱写乱画,父亲为了不让我把家里弄脏,拿了许多废报纸让我练习……直到小学三年级,经父亲鼓励,我开始写作品投稿。我每天练习不断,屡败屡投,直到我人生第一次“入展”,作品刊登在《南方日报》上,我拿到报纸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转眼三十个春秋已过去,年少时的“入展”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埋在我心里,伴随着时光的催育,书法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的我每日笔耕不辍,也常常静心思考。早些年,我在楷书、行书、草书方面用功较勤,但未能深入,时感迷茫。近年,我主攻大篆、章草、隶书来汲取新的力量。一是为探索各书体之间的联系。二是为提升作品的丰富性和协调性。三是精进线质,追求线条圆劲质朴。
我的书法作品秉承商周大篆传统,在《毛公鼎》《大孟鼎》《墙盘》用功较多,对传统篆书的风格和笔法进行了多元吸收。笔法上中锋裹毫,逆入绞转,方圆互用。结体上参考了当代大篆的写意性而适度变化。努力追求高古浑穆,又具有现代审美的大篆作品。
成熟的书法作品技术层面无外乎用笔、结构、章法。观者最关注的是作品形式、书法技巧、思想内涵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书法应该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变,创变的前提除了书家扎实的传统基本功外,还要有过人的学识和胆识、与时俱进的眼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习书之路,漫漫修远,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书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书法是一辈子的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