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淬火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科技   2024-12-20 16:23   河南  

老陆第60期铸造炉工培训,1月10号红酒濮阳举行,报名电话:15893249819

球墨铸铁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球墨铸铁淬火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提高强度和硬度

球墨铸铁经淬火后,可在其基体组织中形成马氏体等高强度相,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点,能显著提高球墨铸铁的整体强度和硬度,使其具备更好的耐磨性和抗变形能力,可用于制造一些需要承受较大载荷和摩擦的零件,如汽车的曲轴、凸轮轴等。

改善耐磨性

淬火使球墨铸铁表面形成硬化层,硬度的提高可有效抵抗磨粒的切削和磨损,降低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速度,延长使用寿命。例如,球墨铸铁制造的轧辊经淬火处理后,能更好地承受轧制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轧辊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通过淬火与适当的回火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例如,淬火后进行回火处理,可在提高强度和硬度的同时,改善球墨铸铁的韧性和塑性,使其在承受冲击载荷时不易发生脆断,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细化晶粒

淬火过程中的快速冷却可以抑制晶粒的长大,使球墨铸铁的晶粒得到细化。细化的晶粒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应力集中,提高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提高疲劳强度 

经淬火后,球墨铸铁表面的组织结构得到改善,硬度和强度提高,表面的应力状态也得到优化,能有效抵抗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提高其疲劳强度,使零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铁素体球墨铸铁淬火后通常会产生以下组织:

马氏体

这是淬火后最主要的强化相。由于淬火时快速冷却,铁素体发生奥氏体转变,随后奥氏体过冷到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形成马氏体。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特点,能显著提高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其形态和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在正常淬火条件下,会形成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板条状马氏体内部存在大量位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片状马氏体硬度高,但韧性相对较差。

残余奥氏体

铁素体球墨铸铁中碳及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淬火时部分奥氏体由于稳定性增加,在冷却至室温后未能转变为马氏体而保留下来,形成残余奥氏体。

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可以缓冲淬火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但过多会降低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碳化物

渗碳体:在淬火加热过程中,若球墨铸铁中的碳含量较高,部分碳可能以渗碳体的形式存在。渗碳体硬度很高,能提高球墨铸铁的耐磨性,但过量会降低材料的韧性。

合金碳化物:如果球墨铸铁中含有合金元素,如铬、钼等,在淬火过程中会形成合金碳化物。合金碳化物比渗碳体更稳定,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一步提高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未溶铁素体

淬火加热温度不够高或保温时间不足时,球墨铸铁中的铁素体不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淬火后会残留部分未溶铁素体。未溶铁素体的存在会降低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韧性。

球墨铸铁淬火后,其表面组织和内部组织有什么不同?

表面组织

马氏体:淬火时,表面快速冷却,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使球墨铸铁表面获得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变形能力。

残余奥氏体:由于球墨铸铁中含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及淬火冷却速度的影响,淬火后表面会残留部分未转变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可增加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吸收一定的变形能。

碳化物:在一些高碳高合金的球墨铸铁中,淬火后表面可能会出现碳化物。碳化物硬度很高,能进一步提高表面的耐磨性,但如果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局部硬度差异,影响材料性能。

内部组织

马氏体:内部也会有一定量的马氏体形成,但由于冷却速度相对表面较慢,马氏体的形态和含量与表面可能有所不同。内部马氏体通常呈板条状或针状,其分布和大小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贝氏体: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内部可能会出现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是一种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组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兼具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残余奥氏体:内部同样存在残余奥氏体,其含量一般比表面少。残余奥氏体在后续的回火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石墨球:球墨铸铁中的石墨球在淬火后依然存在于内部组织中。石墨球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起到一定的润滑和缓冲作用,提高材料的减震性和耐磨性。


铸造工业网
铸造工业网是以铸造行业为依托的铸造技术服务、铸造广告推广,铸造设备、仪器销售为主制造业+互联网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