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标题下面的蓝字“中再农废”
2.点击页面右上角“…”
3.点击“设为星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农技证书培训招生
为了响应新形势下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新要求,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高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开展农艺师、园艺师、智慧农业管理师、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农业经理人、肥料配方师、农业项目管理师、农村电子商务师、农业品牌策划师、宠物健康管理师及农药经营许可等证书培训,涉农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负责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资企业负责人、电商平台负责人、农业金融与投资机构、农业地产、农业科技类创新企业以及有志于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和合作社管理的人员;有志于从事乡村事业、农业事业的各类人员等均可报考。农艺师证可用于农林专项扶持资金申报、示范企业(基地)评定、农产品食品检验、农业技术指导、农资销售、植保飞防、 宣传推广、下乡讲课等,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身份支持;为您参加政府采购,竞标,投标,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技术人才证明。咨询:18500281178
为了响应“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产业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分会拟召开《农废资源化助力县域乡村振兴高质量产业发展》沙龙,以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融合农业一二三产业及EOD模式,助力农业双碳、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农业、农产品品牌化和县域经济高质量产业发展,欢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参与,欢迎相关政府、机构和企业报名。咨询方式:18500281178(同微信)。
合作招募
1、某投资公司拟寻东南沿海省份合适的地方落地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公司在粪便处理方面,拥有除臭技术,生产菌肥的技术,还有一个做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的合作方和做黑水牤养殖的合作方;如条件合适,或者对提供的地块有税收要求,还可以做桑蚕“种植+养殖+加工+新能源”一体化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0污染,项目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可以100%回收循环利用。咨询方式:18500281178(同微信)。
2、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及企业融资需求,现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达成合作,为地方政府提供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涉农项目申报服务,包括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数字农业试点、绿色种养循环试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不同类型项目,帮助地方政府在项目评审认定中脱颖而出,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提升区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同时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中长期国债和投融资服务。咨询方式:18500281178(同微信)。
3、无锡迈晟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立足无锡餐厨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区位优势,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以物联网餐厨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国餐厨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业的规模化整合,综合处理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设备可以有效解决厨余垃圾,农业秸秆,蔬菜的废菜,菜根,废水果,草,树叶等生活废弃物堆积造成腐烂发臭的问题。将废弃物综合发酵成为高效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全过程自动云控制,速制成有机肥,氮磷钾含量高,无味,褐色粉末状,可直接入土为肥。另寻传感器厂家合作。咨询方式:18500281178(同微信)。
4、赋能品牌农产品出圈出海。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特色农产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色农产品出口的通道正在逐步畅通,优势地区的产品,纷纷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现与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海协上合-海湾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合作,为中国农业企业和农产品企业通过品牌建设、跨境电商等手段,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上合 - 海湾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委员会旨在广泛汇聚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物流运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教育培训、文化传播等众多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和社会业界力量,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展行业研究、促进贸易投资等活动,推动贸易便利化及国际产业与投资合作,提升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与海湾地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咨询:18500281178
2022年3月,随着《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出台,采用EOD模式的项目迈入稳步推进及规范管理阶段。为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融入区域产业发展EOD项目, 分会联合第三方EOD项目服务机构征集相关企业项目技术入库,同时充分展示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行业发展,宣传优秀品牌企业、挖掘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品,传播区域先进经验,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装备制造和秸秆产品相关生产企业参与,展示企业品牌、应用产品、先进技术、应用成果和优秀案例。同时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规范》推广普及、示范研讨等活动。咨询:18500281178
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简称PEOP)是指产品生命周期内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特性的产品。2018年机构改革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动承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主动创新,通过颁布团体标准为基础,打造公正、公开、权威的平台。生态原产地产品凝聚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本质内涵,还可以提升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整体形象、国际知名度、信誉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双循环舞台。经认定过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可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健康生态消费,赋予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更高端的需求,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咨询方式:18500281178(同微信)。
在农业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驱动下,农膜(包括地膜、棚膜等)回收利用是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系统性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农膜回收利用的紧迫性
1. 使用量大,残留严重
- 中国农膜年使用量超140万吨(2022年数据),地膜覆盖面积达3亿亩,但回收率不足60%。
- 残留农膜破坏土壤结构(降低透气性、阻碍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10%-30%。
2. 政策倒逼
- 《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要求“谁生产、谁回收”,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农业农村部提出: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西北重点地区实现全回收。
3. 资源价值
- 1吨废旧农膜可生产0.8吨再生塑料颗粒,用于制造水管、垃圾桶等,减少石油资源消耗。
二、农膜回收技术路径
1. 机械回收
- 技术原理:使用残膜回收机(如耙齿式、滚筒式)从田间收集残膜。
- 适用场景:
- 秋后回收:作物收割后集中捡拾(如新疆棉田采用“搂膜机+人工辅助”)。
- 苗期回收:针对可降解地膜,在作物生长期同步回收(需配套专用机械)。
- 痛点:含土量高(30%-50%)、后续清洗成本大。
2. 资源化利用技术
- 物理再生:
- 清洗→破碎→熔融造粒→制成再生塑料制品(如滴灌带、塑料袋)。
- **案例**:山东天壮环保公司通过超临界CO₂清洗技术,将残膜加工成环保购物袋。
- 化学裂解:
- 高温裂解废旧农膜生成燃油、天然气(1吨农膜可产0.7吨裂解油)。
- 挑战:设备投资高(单套超500万元)、易产生二噁英污染。
3. 生物降解替代
- 全生物降解地膜:
- 材料:PLA(聚乳酸)、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
- 优势:180天内自然降解为CO₂和水,无残留。
- 瓶颈:成本高(是普通地膜的2-3倍)、强度不足(易被大风撕裂)。
- 案例:云南烟草种植区推广PLA地膜,政府补贴50%成本,覆盖10万亩。
三、回收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1. 前端:高效回收网络
- “以旧换新”模式:农户交回旧膜可抵扣新膜费用(如甘肃每亩补贴20元)。
- 第三方专业化回收:企业设立回收点,按0.8-1.2元/公斤收购残膜(如新疆阿克苏地区)。
2. 中端:分拣清洗技术升级
- 光电分选机分离残膜与杂质,高压水枪清洗效率提升50%。
3. 后端:高值化利用市场
- 再生塑料制品:与建材、汽车企业合作,开发再生塑料模板、保险杠。
- 碳交易机制:生物降解地膜碳减排量可参与CCER交易(如1吨PLA地膜减排3吨CO₂)。
四、主要挑战与解决路径
| 挑战 | 解决方案 |
|-------------------------|---------------------------------------|
| 回收成本高 | 政府补贴(如残膜回收每吨补贴500-800元)+ 生产者责任延伸(膜企缴纳回收基金) |
| 农民参与度低 | 宣传培训(田间课堂)+ 积分奖励(兑换农资) |
| 再生品市场竞争力弱 | 政府采购倾斜(如优先采购再生塑料垃圾桶) |
| 生物降解膜推广难 | 差异化补贴(经济作物优先)+ 产学研攻关降成本 |
五、政策支持与典型案例
1. 国家政策
- 《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要求销售农膜时同步签订回收协议,建立台账。
- 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支持西北地区地膜回收利用。
2. 地方实践
- 新疆“五统一”模式:统一供膜、覆膜、回收、资源化、监管,残膜回收率超85%。
- 甘肃“地膜银行”:农户凭交膜存折兑换生活用品,年回收残膜8万吨。
- 浙江“生态押金制”:农户购膜时缴纳押金,交回残膜后返还。
六、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回收设备
- 无人驾驶残膜回收机(AI识别残膜位置)+ 区块链溯源(追踪回收全流程)。
2.区域协同治理
- 跨省建立回收联盟(如黄河流域地膜污染联防联控)。
3. 闭环产业链
- 膜企→农户→回收站→加工厂→膜企,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
结语
农膜回收利用需构建“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市场拉动—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推动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循环”,为农业绿色转型与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市场信息报》秉承“主流、公信、商机、实用”的办报宗旨,创刊以来,坚持以国内的经济部门、信息机构、商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种植养殖加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城乡各类经营户和城乡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
《市场信息报·乡村振兴》专刊聚焦三农领域最新政策动向和热门话题,发布惠农助农等政策消息、科普专业知识等信息;精准定位各种文创、民族工艺品、旅游项目,深度挖掘产品附加价值;重点加强农副产品、乡村景观、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开发,提高乡村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还能够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农业企业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咨询:18500281178
往期热点
中再协农林废弃物分会执行秘书长孙瑞江参加生物质清洁供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企业交流座谈会
北京福缘地:《农牧业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精准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探索建立规范可行的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与种养殖合作社、收储运环节、再利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探索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地膜及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服务内容:产业规划、项目策划、技术推广、企业宣传、产品发布、运营指导、活动合作、考察调研、研究报告、标准编制、孵化培训等。
本网所选文章旨在传递更多高价值信息。欢迎推荐,感谢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公众号:CRRAAFWB。联系电话:1850028117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