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座宝藏农耕博物馆,你去过吗

文化   2024-10-17 18:32   湖南  




这几座宝藏农耕博物馆,你去过吗?


俯瞰隆平水稻博物馆。  资料图片


10月的长沙,秋高气爽,田野里被染上稻谷的金黄。隆平水稻博物馆一旁的室外教学基地,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卷起裤脚、弯下腰,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捧起饱满的稻谷闻一闻、摸一摸,用各种感官去探索、感受稻谷的奥秘。


如今,在长沙,一座座农耕博物馆蓬勃生长,成为亮眼的人文景观。当秋风泛起稻香,谷仓装满橙黄,不妨走出家门,去逛一逛长沙这几座特别的农耕博物馆,感受稻田逐梦的力量。


01

隆平水稻博物馆
感悟“禾下乘凉梦”


驱车沿着浏阳河一路向东,远远望去,一朵盛开的巨型芙蓉花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承载着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隆平水稻博物馆。从空中俯瞰,5栋形态别致的主体建筑仿佛5颗饱满的“稻粒”,寓意五谷丰登。


作为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以水稻为主题设置三大基本陈列,分别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杂交水稻的产生、发展和影响。馆内拥有8000多件藏品、6000平方米陈列区,辅以环幕影院、幻影成景、360度全息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将千年的稻作文化和“当代神农”的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水稻是这样种出来的!”“我要爱惜每一颗粮食,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有幸生活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代,更不能忘却先辈的耕读精神”……


展厅里,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一边感受着厚重农耕文化的熏陶,一边用独特的话语解读着眼前的新鲜事物,珍惜粮食、保护土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02

中华老种子博物馆
打造农文旅融合IP


而在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湾里屋场,一座造型酷似方舟的中华老种子博物馆屹立于此。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专门为收集展示老种子作物而建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瓜果、花卉等五大类老种子1000余种。


老种子,又叫自留种、常规种,是农民在种植时选择一些性状表现优秀的种子进行留种。相较杂交种、基因育种而言,老种子的作物在口感、香味及品质上更好。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传统品种就逐渐退出了农民的种植“舞台”,取而代之,越来越多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杂交品种。时至今日,只有在边远山区和一些有老种子情结的乡村,还有零星面积的老品种种植。


2019年,芦塘村村民于建起与父亲一起,从全国各地搜集了800多个老种子品种,在湾里屋场建起全国第一个村级种子博物馆,全身心地投入搜集和扩繁地方品种。如今,一粒“老种子”已成为永安镇农文旅融合的特色IP。村级以“老种子”为载体,打造了集研学教育、采摘体验、主题民宿于一体的农耕文旅体验基地,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03

米升博物馆
珍惜粮食入脑入心


米升,容器也。在遥远的年代,人们用米升计算着一家人的度用,也用其作为米市交易公平诚信的度量标准。在长沙县春华镇的米升文化博物馆里,18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升斗藏品整齐陈列,年代从明末到20世纪70年代,跨越近400年。


“小小的米升上,可以发现许多‘勤俭持家’‘节约粮食’这样的家风家训,这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米升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李泽锋介绍,博物馆里收藏的米升,大部分为家用,每一个米升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家的故事,它们是璀璨历史的见证,更是平凡生活的缩影。


依托独特的馆藏资源,米升文化博物馆围绕农耕稻作文化体验、计量知识普及体验、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等主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还开发了景泰蓝、动漫、戒尺等四五十种文创产品,让越来越多青少年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原来装进米升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需要经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等一系列的辛苦劳动。每一个米升所装载的米,既是每个家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石。”在博物馆研学活动结束后,一位女同学小雨不禁发出感慨。


伴随着社会发展,不少人虽走进了城市,远离了乡土,但对耕地、粮食的情怀,正在被人们在丰衣足食后重新拾起。


闲暇之余,不妨去逛一逛农耕博物馆,通过耕读的方式,在时代的变迁中感受长沙这座城市浓厚的耕地保护文化。而随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新时代农业,共同守护这份古老而充满希望的文化基因,农耕文化也必将在长沙焕发出更多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丨长沙晚报

编辑丨刘佳

一审丨谭芳  二审丨曹琼

三审丨张涛

文旅长沙
楚汉名城,湖湘文脉,山水洲城,快乐长沙。这里是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传播文化旅游广电资讯,持续发挥 “历史文化名城的推广之窗、长沙文明旅游形象的展示之窗、文化艺术惠民的导引之窗”的积极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