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主委说】许剑民:科普,让生命更有希望

学术   2025-01-27 15:15   天津  


作者:许剑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4年5月,中国抗癌协会新成立了大肠癌整合科普专委会,受抗癌协会委托,得到了委员会成员的信任,我担任了该专委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

正是这个“主任委员“让我对“科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回顾这一年,我既感慨于科普的重要性,也为团队的努力与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同时深刻意识到,未来的路需要我们更加用心地去走。

作为大肠癌科普的推动者,我始终被这样一个现实触动:尽管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许多患者依然因为对疾病的无知或侥幸心理,而错过了早期筛查、早起治疗的最佳时机。这种无知,常常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而事实上,大肠癌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干预显著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正因如此,我们的科普工作不仅是在传播健康知识,更是在传递生命的希望。


尽管成立至今不过7个月,专委会也已经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讲座到线上直播,我们的科普内容覆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记得一次社区健康讲座结束后,社区居民们围着宣讲的专家说:“如果不是听了这次讲座,我真的不知道原来筛查这么重要。”简单一句话就让我感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有一位母亲在听过宣讲主动联系我们,为家人安排了筛查。她说:“了解这些知识,让我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可见,科普工作不仅仅是教育,更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与理解。


当然,所有这些工作的背后,是整个专委会团队无私的奉献。我们团队中不仅有大肠癌领域的顶尖专家教授,也有精通传播的媒体人。正是这种跨界的合作,让科普的内容既有专业性,又更贴近大众需求。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一位媒体人委员分享了他制作短视频的经验。他说:“医学科普,不只是传递信息,更是用大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去讲故事。”是的,科普不仅需要专业,还需要用心。


作为专委会的主委,我从团队中获得了许多支持与灵感。每一位委员都是这项事业的推动者,他们的热情、创意和努力让我深感欣慰。无论是奔赴基层的义诊活动,还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科普覆盖面,这些工作的成果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正因为如此,2024年的每一份成绩都属于整个团队,而我则更像是一个连接大家的桥梁,见证了这股合力的力量。


与此同时,这一年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科普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它不仅需要智慧和经验,更需要耐心和韧性。作为专委会主委,我不仅需要引领方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匹配这份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面对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我常常问自己:我们是否在用最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我们的内容是否足够贴近人心?这些问题提醒我,科普没有止境,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5年,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我希望,科普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手段,让科普更精准、更生动。我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项事业,为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合作,让科普的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政策倡导,把健康教育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让科普工作不仅仅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努力,而是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此,我想感谢每一位支持和参与这项事业的伙伴,是你们的智慧与热情让我深受鼓舞;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科普工作的社会各界,是你们的反馈与期待让我们的努力更加有意义。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科普的光芒一定能照亮更多的角落,让更多人享有健康和幸福。


科普之路,不负所托。2025年,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抗癌协会
作为我国肿瘤学领域的国家级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的官方移动端信息发布平台,为广大专业会员和大众提供权威、及时、实用的行业资讯,以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事业的快速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