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股令人费解的风潮悄然在银发一族中蔓延开来。众多老年人,在参与那些看似物美价廉的低价旅游团后,竟在外地冲动购置了海景房,归来时,肩上还沉甸甸地扛起了房贷的重担。这一现象绝非偶然,湖北的刘亮家庭便是深陷此困境的典型代表。他那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本是怀揣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外出旅行,不料竟带回了一套难以脱手的海景房,成为了全家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退之无门,愁云满布。此事让刘亮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与困扰之中。
平日里,父母节俭度日,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可一趟旅行归来,竟背上了房贷的包袱。老人不仅瞒着家人做出决定,还成了销售人员的“说客”,让子女们既无奈又苦恼。据了解,刘亮母亲的旅游团,每人仅需缴纳2400元,其中2000元为保证金,实际旅行开销不过400元,涵盖了往返机票与住宿,保证金本应在行程结束后如数奉还。然而,抵达目的地后,销售人员便如簧之舌,大谈特谈海边房产的养老优势,描绘着晚年生活的美好图景,甚至承诺房产易于出租或转手,加之所谓的清盘特价,让老人们心动不已,纷纷落入了精心编织的购房陷阱。
据刘亮详细叙述,他那淳朴善良的妈妈,在销售人员的天花乱坠般的忽悠之下,竟懵懂地签下了长达10年的房贷合约。支付一部分首付款三万元钱,还在首付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用家中珍藏的酒来抵扣部分房款,被抵扣出去的酒,总共价值七万元钱。而刘亮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母亲所购海景房附近的真实房源,每平方米价格仅在1000元左右,小户型更是仅需十万元出头,且成交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而他妈妈却是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高价买入,总价高达40多万。为了尽快止损,刘亮不得不紧急取消了老人因购房而办理的银行贷款,但即便如此,那七万元的损失,令人心痛不已。
现象分析
多年来,以免费旅游为诱饵,巧妙引导老年人参团并最终促成房产购买的现象,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犹如顽疾,久治不愈,且愈演愈烈。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心理与经济动因,使得此类活动如同野火燎原,难以根除。
首要因素,源于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深切渴望。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转而追求居住环境的优雅、公共设施的完善以及社区文化的丰富。房地产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犹如猎豹锁定了猎物,纷纷推出“旅游看房团”这一新颖营销手段,以极低的成本——通常仅需百余元,便能让老年人在两至三天的跨省旅程中,享受全程包食宿、路费的无忧体验。这种“物美价廉”的旅行模式,无疑为渴望探索新世界的银发一族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踏入了精心布置的购房陷阱。
销售策略层面,房地产商更是将心理学与营销学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描绘了一幅幅海边养老、颐养天年的美好图景,同时抛出“投资养老两不误,房产传承子孙福”的诱人承诺,再辅以“清盘特惠,错过不再”的价格攻势,让老年人难以抗拒。更有甚者,推出“以物换房”、“拉人减贷”等创新玩法,让不少老年人在情感与理性的交织中,一步步落入精心编织的购房网。
此外,老年人特有的从众心理与情感依赖,也为此类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旅游购房团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场看似轻松的旅行,实则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让老年人在群体效应的推动下,不自觉地踏上了购房之路。
购房后的困境
在经济层面上,许多老人因一时冲动或轻信宣传,在旅游胜地购置房产后,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他们不惜倾尽积蓄,甚至举债购买的高价房产,其实际市场价值却如同泡沫般迅速破灭,远远低于购买时的价格。这巨大的经济落差,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老人们的财务状况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弥补这一经济损失,不少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不得不重拾旧业,重新踏入职场。那些已经退休,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因房贷的重压而不得不再次披上战袍,为生活奔波。
而在心理层面,这种经济损失带来的打击更是沉重。老人们原本以为自己选中的是一处价格合理、未来有升值潜力的房产,却没想到实际价值与购买价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鸿沟。这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巨大心理落差,让老人们难以接受,他们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无奈。内心的痛苦和后悔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尽的噩梦之中。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力,甚至觉得自己被欺骗,这种双重打击让他们在经济和心理上都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压力。
专家看法
专家见解深刻,直指要害。有资深行业观察者坦言,文旅地产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资本界瞩目,但遗憾的是,部分开发商却借此东风,以“文旅地产”之名,行低价圈地售房之实,通过免费旅游的幌子,巧妙地诱导老年人参与购房团,其中潜藏的隐患不容小觑。
首要问题在于,文旅地产项目宛如吞金巨兽,前期资金需求量巨大,回收周期长,如涓涓细流难以迅速填满资金缺口。因此,某些旅游购房团为求速战速决,不惜采用旁门左道,诱骗老年人仓促下单。
再者,“地产化”的强势盖过了“文旅化”的光芒,众多涉足文旅领域的房企依旧沿用地产开发的旧有思维模式,文旅与地产的融合犹如油水分离,难以交融。这导致许多项目空有文旅之名,实则配套服务匮乏,老年人的养老愿景化为泡影。
更为严峻的是,文旅地产项目普遍陷入盈利困境,呈现出“721”的惨淡格局,即七成项目亏损,两成勉强维持,一成盈利。在此背景下,部分开发商为挽回损失,不惜铤而走险,采用欺诈策略,将老年人推向购房的深渊。
因此,老年人及其子女在面对旅游购房团的甜言蜜语时,务必擦亮双眼,审慎评估房产的真实价值。购房前,务必深入考察项目的土地使用、规划布局、房屋权属等细节,以免落入购房的圈套。同时,子女也应加大对老人生活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消费风险。
围观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