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国内大部分地方和20多个国家,没有什么地方的菜是我不能吃的,朋友们很羡慕我的胃口,但这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修炼出来的。
想要修炼出“吃遍天下”的胃口,只有两种方法:
一.休克适应法——快速适应,短期内可能引发极度不适,成功率低。
二.渐进适应法——逐步适应,更容易成功。
1.
我曾在上海培训,长达2个月时间。公司提供午餐,自然是本地味,感觉上海菜什么都要放糖。咱重庆人却是以麻辣为主,面对清淡、甜甜的味道,完全没有胃口。
晚餐得自己解决,重庆同事们相约去了川菜馆,吃到熟悉的味道,好不开心。但价格贵,有人顿顿喝酒,不喝酒的我觉得挺浪费时间。
也因为收入低,想节约,周末好去杭州、苏州、无锡、周庄、乌镇这些地方玩。
后来,我不再参加聚会,买个饭盒,到附近的一个大学食堂吃饭。既节约了费用,也也省了时间。
头两天,也觉得上海菜很难吃,每次都要倒很多,吃不饱。
但过了一周,我开始适应,觉得甜甜的挺好吃的。公司食堂的红烧小黄鱼和鲳鱼,也很Enjoy。
熬过痛苦的第一周,我快速适应了上海菜——休克适应法成功案例。
2.
有朋友说,“我倒是想尝试新品种,可真吃不惯,咋办?”
渐进适应法,其实更适合大部分人。
有个公式,喜欢=熟悉+意外,完全陌生的菜品,通常很难马上适应,不妨在你熟悉的味道和完全陌生的味道之间找个平衡。
比方说,第一次去泰国,最喜欢的就是冬阴功,里面有咖喱,有点辣味,是我熟悉的,但它又带一些酸酸的味道,又有新鲜感,很开胃的感觉。
重庆菜主要是麻辣,冬阴功是酸辣,有共同点,也有不同。
我去过多次泰国,每次必点冬阴功,有时在国内也会去泰餐厅。
在美国旅行时,我觉得墨西哥快餐就比美国快餐好吃,因为墨西哥菜里带一些辣味,尽管和重庆菜的辣不一样。
我的国外客户中,第一次来重庆就能爱上火锅的只有泰国人、印度人和墨西哥人,因为,他们的菜系中有辣的元素,能找到熟悉的味道。
3.
如果你对“刻意练习”这个词熟悉的话,你会意识到,所谓的“熟悉和陌生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区。”
家乡菜对应的是“舒适区”——“妈妈的菜”,
“熟悉+意外”的菜对应的是“学习区”,
完全陌生的菜对应的则是“恐慌区。”
休克适应法,对应的就是恐慌区,成功概率极小。
当年一起去上海培训的20多个重庆人,我是唯一能够适应上海菜的。
4.
要想修炼出吃遍天下的胃口,就得时不时在“学习区”探索,有意识地去开发自己的味蕾,时间一长,就能让学习区的菜变成舒适区的菜。
在上海的经历,让我适应了“甜味”。
在江浙一带玩,适应了各种清淡的菜品。
在泰国旅行,喜欢上了“酸辣”。
在欧美旅行,适应了西餐和美式快餐。
在中东旅行,适应了烤肉和各种奇怪的食物。
在土耳其,喝过加盐的酸奶,初感觉像在喝洗衣粉,离开时居然觉得挺好的。
在伊朗,喝过加大蒜的酸奶,据说是养胃的,还没来得及适应就离开了。
在德国汉堡,尝试过Fish bud,面包里夹一条生鱼,同伴们都吃不下,他们受不了酸味,只有我一个人能享受。
08年于德国汉堡
5.
其实,只要勇于尝试,慢慢地,很多食物我们都能适应,有些甚至会成为终生所爱。
比如,咖啡、芥末、生鱼片、生蚝、臭豆腐等非苦即臭的食物,很少有人第一次就觉得好的,都是后天修炼出来的口味。
有时甚至只是想想那些美食,就觉得很开心,人生平添了许多乐趣。
据说,小孩子舌头的味觉神经还未开发,味蕾感受比较单一,故只喜欢甜的东西,所以,小孩喝的饮料通常都是糖分重的,糖果和甜品更是孩童的偏爱。
而成人不同,成人的味觉神经已经开发,会比较多层次和多元化。故成人的舌头能够品尝酸、甜、苦、辣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并能从苦中品出味道来。
可惜,有的人一辈子味蕾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完全离不开家乡菜,所以他们出门旅行总是吃不惯,少了很多人生乐趣。
愿大家的味蕾都能得到开发,享尽天下美食,嘴壮吃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