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的故事 | “你好,景德镇·婺源”——体验非遗传承摄影高级创作研习班作品选登

乐活   2024-11-25 21:01   北京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雨具之一。它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的使用历史。油纸伞成品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取材天然。2008年,油纸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受气候因素影响,油纸伞的生产及使用广泛分布在四川泸州、江西婺源、浙江余杭、湖北汉口以及云南腾冲等地。“你好,景德镇·婺源”——体验非遗传承摄影高级创作研习班开班期间,导师及学员集体前往位于江西婺源清华镇的竹安堂伞厂采风。


在此,学员目睹了油纸伞土法操作的完整制作过程,津津有味地聆听各道制作工序的奥妙,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智慧的传承。


江西婺源制伞工艺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其真正成名据传是在清康熙年间。当时,“甲路伞,甲天下”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更有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甲路纸伞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制作技艺古朴,造型美观大方,取材用料考究、独特,综合应用了力学、材料学、机构学等原理,运用活动的节点替代固定的节点结构,钻孔穿线的连接与竹销钉连接相配合,并以楔子配合自锁机构来锁定展开结构。婺源油纸伞如同一件高雅精美的艺术品,传播着中国的古典风情。


竹安堂伞厂为婺源纸伞非遗传承基地,由胡三忠于1996年与父亲、妻子共同创办,起初为家庭手工作坊式,沿袭祖辈代代相传的制伞手艺。竹安堂油纸伞于2012年获第四届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胡三忠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2013年参加了纸伞行业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制伞就地取材于江西婺源山区的毛竹、小水竹、桐油、棉纸等土特产品,经过砍竹、裁筒、刨青、劈条、去黄、钻眼、削光、开槽、排骨、穿骨、蒸煮、晒干等繁复的工序完成伞骨的制作,接下来,再经过装杆、绕线、裱面、糊边、绘画、穿线、结顶、刷油、装柄,最终验收没有任何问题,一把手工的油纸伞才算制作完成。学员穿梭在车间,看着忙碌的工人沉浸在各自的工序当中,车间与工人、纸伞与绘画、桐油与竹条、笔墨与色彩,浪漫而传神。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油纸伞愈发少见,已经被各种科技面料的现代伞所取代,但随着国家对非遗传承的重视,以及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信心与日俱增,昔日撑伞行至春日江南、烟柳画桥的惬意和古朴、吉祥的寓意将在新时代再次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理论传承和实践经验的油纸伞非遗技艺,也将重新焕发璀璨的生机。● 刘明祥



图赏


画中人  姜铭音 摄


万紫千红  于婷 摄


镜间油纸伞  王巍 摄


岁月深情  刘小玲 摄


笔下生花  邓慧娟 摄


伞上有风景  瞿庆华 摄


作画  谭向胜 摄


分工协作  刘文东 摄


精剪  王丽娜 摄


我的眼里只有你  牟双文 摄


主心骨  熊维华 摄



专注  张曲波 摄


制伞人的日常  郭树富 摄


讲述油纸伞的故事  刘明祥 摄


跃然纸上  周雯 摄



往期回顾

REVIEW

匠心守非遗,影像焕新力 | “你好,景德镇·婺源”——体验非遗传承摄影高级创作研习班作品选登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报纸




  •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