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构建意志

乐活   2024-11-19 09:00   北京  

这组作品拍摄的题材均来自我前几年的几次外出时机。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我之前的弱光系列作品那般强烈的光影视觉感,但却是对非常时期的一种主观感受。在有限的空间中眺望无限的远方,看着窗外沉寂的风景,自然界的颜色已随心情发生了变化。我想,这种心情应该要保存,于是,就采用了后期构建的技术创作了这组作品。


符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又赋予了它们新的寓意。《构建意志》旨在通过一种符号表意的方式,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语境出发,重新审视符号概念与表现的形式探索。其实,我早年的湘西弱光摄影也运用了很多符号表现手法,只是没有《构建意志》如此强烈明显而已。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方式、个人空间、公共空间、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都会留下印记。我把这种印记以影像叠加的方式进行多维度压缩,从视觉上构建出局促、窒息、狭窄、压抑、期待和反常态的色彩,通过含蓄的隐喻,达到情感释放。命名为《构建意志》,即彰显意志于存在中的意义和力量,是特定时期我个人的情绪记录、艺术意志与艺术表达。











相关评论  郁剑
形式的重构 内涵的升华

第一眼看到李晓英的作品眼前一亮,梦幻大片的感觉让你迸发出激情,好奇作品是怎么样形成的,吸引你去细细品味表达了怎样的含义。这组《构建意志》是由烟囱、钢梁、攀梯、启动架、车轮等无数个小符号组成。在符号学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是“符号”。从理论上说它们是分离的,而在实际交流和展示中却捆绑在一起。组成每一个符号的第一部分是“能指”,即一个图像物体本身;第二部分则是“所指”,即这个物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涵义是不确定性的,每个人因职业、年龄、修养、性别之差而理解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世界认知的改变和深入而异。


作品的构建、叠变、重组是艺术家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想象力的集中体现,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改变现实,也不是对现实的歪曲。艺术家根据当代思潮、现实意义去进行的艺术加工,是一种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艺术真实,依据形式美的创意和深沉内涵的需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压缩、夸张,从而达到一种简洁、鲜明、装饰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史上,非具象绘画的创始人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就是把看似简单的几何元素建立成普遍的价值观和美学。他认为“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美国)的混合艺术则利用废品、实物、照片等组成画面,再用颜色作些拼合或涂绘,其目的是要打破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把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将“艺术和生活无差别”“反抗艺术精英化”的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创作中。同样,李晓英的《构建意志》把现实中的现代工业、城市结构符号化后进行重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


艺术家对结构的处理,总是从一定的美学观点出发,努力创造出与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艺术作品的结构体现出艺术家独特的美学观点和审美趣味,尤其是艺术功力。艺术家进行结构工作时,必须掌握变化统一的美学规律,力求独创,避免雷同。叠加的技法是摄影基本技巧之一,也出现在众多摄影家的创作中,技法是永恒的,创新也是永恒的。摄影家李晓英凭借自己的审美修养和创新思想,物物相加、以物拟人、托物寄情,表现出她独特的创意构思、对艺术精湛的理解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层反思。


在李晓英的艺术生涯中,她不断地探索如何重新审视和运用符号概念与形式的表现。这在她早期的《湘西的心灵》等系列作品中就已有迹可循。相比之下,《构建意志》作品的表达更张扬,视觉更新颖,思想更具当代性,表情达意更精准。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81 期·8版


摄影、 文:李晓英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报纸




  •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


我就知道你“在看”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