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厦门网”关注我们
这个春节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人气爆棚
许多外地游客千里迢迢赶来
其中不乏外国面孔
满街人潮人海、精彩民俗演出
让福建的节日氛围火爆出圈
今年的元宵节
福建又有什么样的精彩呢?
我们采访了多位
在厦门奋斗打拼的省内游子
一起回忆家乡的元宵味儿
灯影摇曳:
童真的乐趣和期待
在泉州西街
当千盏花灯同时点亮开元寺
唐代石塔与流光溢彩相映成趣
让“泉州花灯甲天下”这句老话
在元宵夜得到印证
中山路花灯璀璨贺新春 (王柏峰 摄)
华灯初上
惠安的道路两旁
展示出各式各样的花灯
商贩们摆起自己精心准备的货品
卖力地吆喝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
惬意十足地猜灯谜、赏花灯
笑声荡漾在阵阵微风里
“对于孩童而言,元宵节的重头戏不仅在于赏花灯,更在于游花灯。”在厦门媒体工作的连小姐告诉记者,“一手牵着父母的手,一手举着明亮的花灯,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完成一场游灯之行,那时的我们品味着那份专属于自己的欢乐与团圆。”连小姐说。
家住诏安的沈先生
在厦门工作
对于他来说
小时候的元宵节
总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和期待
那时,沈先生和小伙伴们总会将家中的白萝卜的芯掏空,放入小蜡烛,然后头部绑上线,用木棍提起来,自制的萝卜灯笼虽然简陋,却承载着天真的创意和欢乐。沈先生和小伙伴们提着萝卜灯笼,神气十足地走向诏安大桥,去观赏绚烂的烟花。
“那时的旧桥还未拆除,桥下燃放瀑布烟花,如同夜空中的银河倾泻而下,那美妙绝伦的景象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沈先生说。
图源:长汀文旅
古城的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花灯,孩童们手提灯笼穿梭在人群中,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头巷尾。
今年准备带孩子回家乡赏灯的吴小姐感慨道:“小时候,父母带我看花灯;如今,我带孩子感受这份传统,这就是传承。”
民俗盛宴:
光与影的平安喜乐
在莆田仙游
元宵节的重头戏是“板凳龙”
这一传统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村民们用长条板凳连接成一条巨龙,每张板凳上装有6至8盏花灯,形成一条蜿蜒的“火龙”,寓意驱邪避灾、祈福平安。
村民们肩扛板凳灯,组成长达6公里的游灯队伍,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当龙身点亮灯火,在夜色中蜿蜒游动,宛如一条流动的星河。
在厦门国企工作的陈先生会专门赶回老家,担任一角参与舞龙表演。他告诉记者,“以前小时候跟着父辈舞龙,觉得只是好玩;现在才明白,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在厦门的同安影视城
令人惊叹的民俗活动
——“打铁花”会如期上演
资料图 图源|同安影视城
当铁水被加热至1600℃以上
工匠用力击打
铁花如银河倾泻,璀璨夺目
这一非遗技艺已有千年历史
不仅展现了工匠们的勇敢与智慧
也象征着新年的红火与兴旺
舌尖团圆:
南北滋味话乡愁
三坊七巷的老字号"耳聋伯"第五代传人揉搓元宵皮,木薯粉包裹着用虾油调味的肉馅,在沸水中翻滚成半透明状。“福州人要吃咸元宵。”在厦驻点工作的老福州人小林告诉记者,“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咸元宵,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元宵节。”
图源:福州日报
元宵节的美食离不开桂花。用当地特产的桂花酿制而成桂花酒是浦城人元宵节的必备饮品,而糯米粉制成的桂花糕则是浦城孩子们的最爱。来厦多年、从事花道培训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奶奶总会在元宵节做桂花糕,那甜味至今难忘。”
红团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美食。这种用糯米粉包裹着绿豆或糯米馅的糕点,外皮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图案,寓意团圆与红火。
来源:厦门网
编辑:陈培章
审核:李伊琳、赖旭华
往期推荐
2025/2/12
微信合作联系:0592-5506191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 ||||||
昵称 | 微信号 | 昵称 | 微信号 | |||
厦门日报 | xiamenribao | 厦门招考 | xiamenzhaokao | |||
厦门晚报 | xmwb597 | 城市捷报 | chengshijiebao | |||
海西晨报 | haixichenbao | 台海杂志 | taihaizazhi | |||
厦门网 | xmnn-cn | 遇见婚恋网 | yujianw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