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惊天一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用了贵州的铀原料

民生   2024-10-16 23:18   贵州  


 


60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15时,伴随着一声春雷般的巨响,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首枚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塔爆炸成功。这一“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首枚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朵升腾在祖国西北大地的“蘑菇云”,贵州铀矿功不可没。

开阳汞矿是贵州省劳改局(现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开办的汞矿采冶企业。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开采的铀矿之一,在原子弹研发的关键时刻,开阳汞矿为我国自主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第一批重要铀产品45.82吨——重铀酸铵(黄饼)。


退役铀矿矿洞旧址。


所谓重铀酸铵,即通过对铀矿石进行破碎、磨矿、浸出、固液分离、离子交换或溶剂萃取,得到铀化学浓缩物,即色彩鲜艳的“黄饼”。

在全国上下一无外援、二无技术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地方矿厂,如何能生产出“黄饼”?

故事要从5个年轻人说起:

1958年,二0六地质大队开展飞机航测,在贵州开阳县境内白马洞区域的上空,伽马仪发出了尖锐而又响亮的叫声,地质人员欣喜若狂,经过实地勘查:白马洞地区不仅有铀矿,而且含量极高。

“当时,二机部二0九队的技术人员要到矿井内探测,因特殊原因不让他们进去。就找到我带他们进去,经过多次接触,我才知道他们探测的是铀矿。”原贵州省劳改局干部、第一批铀产品生产参与者张发荣回忆。


 1957年11月5日,张发荣、徐德忠到由原贵州省劳改局派驻开阳工矿时留影(一排左一张发荣 左二徐德忠)。


“从勘测人员口中,我们了解到黄饼制作的大概流程。”于是,由张发荣、徐德忠、薛鹤定、刘焕忠、阳兰五人组成的攻关小组一拍即合,凭着一腔热血,开始研发“黄饼”。“我们5人就把1.5吨铀矿石运出来,用铁锤打碎碾成粉状,当时5个人手上都满是血泡,然后用瓦缸木桶加硫酸氨水浸泡,由于不知道矿粉硫酸氨水的比例和浸泡时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次一次试。”


1958年,张发荣到北京二机部三局送样品时,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如今,张发荣老人已87岁高龄,回忆起当年送样品到北京二机部三局时的细节仍记忆犹新。“我们把5公斤重铀酸铵和化验单交给接待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吃一惊,你们怎么生产出重铀酸铵,在全国你们还是第一家生产出这种产品的。”

五个人、一个茅草棚、一只木桶、三只瓦缸创造出了奇迹。他们的成果迅速引起了相关单位的重视,立刻增加投资,加大铀产品的生产。


 据张发荣老人回忆,当年他们五人就是在这里搭的茅草棚子制作黄饼。


1959年5月,开阳汞矿厂逐步移交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对内使用“贵州省七六一矿”,对外使用“贵州开阳化工厂”名称。1964年1月,二机部又将其改为“国营七六一矿”。


国营七六一矿办公楼。


1959年年中,国家决定对铀进行集中力量生产,七六一矿成为重点企业,几百名各种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各种专业设备和大量工人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贵州。


 如今的七六一矿已成为工业遗产。


时事变迁,如今,地处贵州开阳白马的七六一矿已成为工业遗产。跨越历史的长河,昔日满怀壮志的青年如今已两鬓斑白,那段充满热情与光辉的往日时光依旧熠熠生辉。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邓冰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END

往期推荐

书记的这些话,让“天下贵州人”倍感温暖、心潮澎湃,又充满力量!

书记讲话中提到的这十个贵州人,都值得铭记!

贵州新闻联播丨第十一届“天下贵州人”年度盛典活动开幕

贵州新闻联播丨海内外贵商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贵阳召开

书记省长主席齐上阵 贵州这场活动透露的信号振奋人心


声明: 本号转载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

天下贵州人
天下贵州人活动组委会官方新媒体平台。讲好天下贵州人的故事,传播天下贵州人的声音。欢迎提供新闻线索,欢迎商务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