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梯田层层的富硒高岭上,一场关于“拓宽新路子”与“鼓起钱袋子”之间的火花碰撞正在精彩上演……
洪水泉乡为打造“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底色,在党建引领聚力和惠农政策扶持下,特色产业发展与稳岗就业帮扶作为这场“化学反应”中的一股强劲“催化剂”,正逐步成为推动洪水泉乡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01
打造富硒品牌,在产业发展中走出致富新路
“这两年我们村里的合作社雇村民们种玉米,又能在村里干活赚钱还能顾及家里,我现在一年收入一万元左右,还是挺不错的。”马圈村村民孙辉宗笑容满面地说道。在马圈村的青储玉米种植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富硒青储玉米长势喜人,村民正在进行除草、喷洒农药等田间管理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推广“党建+产业”联动增收模式下,马圈村积极发挥富硒种植优势,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当地农户流转土地300亩,大力发展优质青储玉米种植,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播下了“致富种”。洪水泉乡以种养殖为主导产业,为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让群众获得更多经济来源,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从粮食增产和畜牧养殖方面“双管齐下”促增收,完成“非粮化”整治16.6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9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5万亩。预计本年度小麦产量1903.5吨,马铃薯3.28万吨,油菜1093.5吨,青饲草3.44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862.8万元。截至目前,全乡牲畜存栏量达2.3万头(只),出栏畜禽2.8万头(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18亿元。
02
促进稳岗就业,在平台搭建中共创美好未来
“要不是政府给我们搭平台,出点子,我现在咋可能从贫困户名单里走出来啊!”槽子村村民文培军的幸福溢于言表。通过乡党委政府协办的就业培训,他创立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年营收十分可观,从“贫困户”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还带动本村村民提高就业率,还有许许多多村民通过就业帮扶、劳务输出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洪水泉乡坚持党建引领,以“清底数、明需求、助就业、强帮扶”为工作导向,强化以工代赈帮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务工,为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带动本乡务工群众14人,发放劳务报酬5.75万元,累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48个,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05人,人均增收1000元。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主题活动,围绕“拉面经济”、货物运输、灵活就业、企业务工等方式实现就业群众2360人次,外出转移就业人员收入达5050万元。
03
建设“共富”项目,在赋能增收中绘就振兴画卷
“还好听了政府的话,我养的牦牛都去牦牛产业园区了,现在养殖既不用太劳累,还能有不错的收入呢!”洪水泉村入园养殖户说道。洪水泉乡立足实现村集体、驻乡企业与村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构建“党建联建、村企共富、项目共谋”共同体,先后选育有机肥加工、光伏、青储草种植、牲畜托养等8个项目,实现黄鼠湾村富硒牦牛产业园区养殖户纯利润600余万元,马圈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设备购置项目已产生收益5万元。同时,积极实施土地产权改革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土地以出租、入股、合作、抵押、转让、托管等形式流转给大户、合作社、企业或托管机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收取租金或获取分红增加土地收益。截至目前,完成25家合作社土地流转3.43万余亩,土地流转费陆续发放到位。
0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应补尽补”中筑牢致富根基
为确保各类惠农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做到“应享尽享,应补尽补”,洪水泉乡按照“早发放、早受益”的思路,及时向村民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407.95万元。通过全覆盖、无死角的入户摸排行动中,落实临时救助发放62户196人总金额34.2万元,低保金发放154.34万元,残疾人补助发放生活补贴12.62万元,护理补贴17.67万元,高龄老人605人,发放高龄津贴共61.4万元,特困供养人员共25户26人,按时对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针对脱贫户持续加大一次性交通补助、“雨露计划”申报条件和补助标准等政策宣传力度,精简申报程序,始终坚持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应知尽知”,发放雨露计划28人6.6万元,一次性交通补助70人7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洪水泉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富农模式,持续探索多渠道增收之路,为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监制 | 张青明
审核 | 赵 瑛
编辑 | 赛 欠
来源 | 洪水泉乡(范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