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媒关注】讲述|57岁的她:我还没老,我一年给老人送餐送了5000多单

政务   2024-10-18 16:15   天津  



临近中午,津南区双新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食堂还没有开餐,贾立军就已经忙碌起来,和工作人员一起整理着20多份餐食,随后她麻利地挎起送餐箱,带好头盔,骑上电动车疾驰而去。



  贾立军是这家社区食堂的专职送餐员,自食堂去年10月投入运营一年多来,她“满勤”送餐,从未间断,风雨无阻。今年57岁的她说,自己还没老,她要为社区的老年人一直服务下去。


  “骑车带风”:我还能做好多事


  见到贾立军时,她正准备出发给老人送餐,开朗爱笑的她扎着一个小马尾,透出一种低于实际年龄的活力。她今年57岁,已退休好几年,一直热心社区事务,是社区志愿服务和各种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喜欢打乒乓球、跳民族舞。去年下半年,双新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食堂筹备时,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了她的注意。


  贾立军正准备外出送餐


  “咦,这个岗位好哎,送餐员,就送中午一顿饭,不耽误接送孙子,我身体很好,跑附近的几个小区,就当锻炼身体了。”贾立军这样说起当时加入送餐员队伍的过程。


  “贾姐,我们这可是要求很严格的,不管刮风下雨,都得给老人送餐上门,不能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屈红梅这样回复。“没问题!”虽已退休数年,但贾立军并不觉得自己老了,她认为自己还能做很多事,这个送餐岗,为老人服务的同时,每一单有3元的送餐费,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没有犹豫,她报了名。


  办理了健康证,贾立军顺利成为送餐员。不过,上岗第一天,贾立军就感受到了这个“活儿”似乎不那么好干,她对周围小区很熟悉,但真送起来还是没那么简单。一开始对订餐的老人住址不是非常熟悉,她走了很多“弯路”。由于涉及到老人的餐食,出于安全考虑,送餐员必须全程保持所有餐食在视线内,有时候她拿着一大包餐食,绕来绕去,累出了一身汗,有的则是敲了半天门没有回应,她又背着大餐包回到楼下。



  爱动脑筋的贾立军没有被难住,只用了几天时间,她就基本摸清了大约20位订餐老人的住址和沟通方式,也设计出了一个最优送餐路线,可以让自己更省力、更高效。记者采访时,只见贾立军熟练地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里穿梭着,热络地和居民打着招呼。


  这一份放在门口的纸箱里,那一份挂在门把手上,那一份要送到屋里……这位阿姨家只要按门铃提醒一下,那一家不用提醒,大爷一般在楼下遛弯,这个楼的阿姨用胰岛素,需要早一点吃午饭……如今,每一位老人的具体送餐和对接方式,贾立军做到了门儿清。食堂要求是12点半前全部送完,贾立军“自我加压”,往前提了半个小时,“12点前必须给所有老人都送到喽。”她说。


  起初,贾立军并没有把自己送餐的事告诉家人,有几次在中午时段,儿子让帮着取快递,但贾立军都说没时间,儿子追问之下,她说自己正在上班,给社区老人送餐了,儿子心疼母亲,担心她骑电动车不安全,但时间一久,看母亲干得带劲儿,能从容应对,且就在家附近,慢慢地就放下心来。8岁的小孙子同样心疼奶奶,有一次天气不好,下起了大雨,“奶奶,今天下大雨了,咱不去送餐了行吗,让红梅阿姨自己去送好不好?”“孩子,送餐是奶奶的工作,不管刮风下雨必须去。”提起孙子萌萌的话语,贾立军忍不住笑了。


  “爱笑姐姐”:老人的盼望


  从社区食堂开餐的那天起,每一个工作日的中午送餐,她从未间断,风雨无阻,一年下来送了足有5000多单。用屈红梅的话说,贾姐没有一天请过假,没有一天因为天气恶劣而中断,做到了“满勤”。


  如果说从不缺勤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那么把送餐这个工作做好,更需要的是耐心与爱心,特别是和存在听力或其他障碍的高龄老人相处,就更需要独特的沟通艺术和能力。一年多来,贾立军不只是社区食堂的送餐员,还成了大爷大娘心里的“微笑姐姐”。



  韩奶奶的老伴为半失能老人,在韩奶奶不在家的时候,贾立军每次都是把饭菜给老人拿到屋里,摆到饭桌上,让老人可以拿起筷子就用餐。一年多来,贾立军一直延续着这一贴心服务。“这姐姐人可好了,对老人态度可好了,每回还给老伴儿把饭拿出来摆好。”记者随贾立军入户时,韩奶奶微笑着,由衷地夸赞起贾立军。


  有一位老人家住六楼,没有电梯,每天爬六楼就成了贾立军的“必修课”。有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回家晚了,给贾立军打电话可不可以晚点送,“得嘞,您几点回来我几点给您送过去。”贾立军答应着,把饭拿到家里做好保温,直到老人下午一点多回来再送过去。爱笑的贾立军给人一种自然的亲和力,社区里好几位大爷大娘每天专门等着她上门送餐,还不止一次地向她说起,“每回我们就盼着你来,姐姐总是笑呵呵的,看到你笑我们心情也好。”


  去年12月中旬,天津降下一场大雪,雪后路面结冰,贾立军骑电动车给民盛园的嵇大爷送餐,扑通一声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但把送饭箱里的饭菜保护的完好无损。当敲开嵇大爷家的门时,83岁的老人看到身上满是泥水的贾立军,手中接过热乎乎的没有沾染一点泥水的饭盒时,连忙问她摔得重不重。



  让贾立军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她到社区食堂领餐准备继续送餐时,屈红梅告诉她,嵇大爷打来了电话,让食堂好好地褒奖一下她,还写了一封感谢信,“送餐员贾姐,她不管风雪有多大,都按时送餐……摔了一跤”,没多久,老人还为社区食堂送来了一面锦旗:“风雨无阻 为老助餐 暖心暖胃 服务到位”,不那么工整的字迹,锦旗上暖心的赠语,透露的是居民对送餐员和社区食堂发自内心的认可。


  在贾立军的钥匙串上,有五个梯控卡片,这五个梯控卡都不是她自家的,而是小区里五户老人家的。因为有楼栋电梯需要刷卡,而有的老人听力和行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和家属商议后,他们给了贾立军一把梯控卡,让她送餐时可以更加快速。这五张卡,承载的是老人和家属对贾立军的信任。



  目前,在双新街社区食堂,像贾立军一样的送餐员共有三位,他们骑着小电车,穿梭在社区里,成了一道靓丽的助老风景线。双新街公共服务办主任张勇表示,社区食堂送餐员能弥补互联网送餐模式的不足,可以满足社区高龄老人的用餐需求,“送餐员就是订餐老人和食堂之间的连心桥,和纯商业化送餐服务相比,这个岗位更加强调社会公益属性,需要有更多的爱心和更有亲和力的沟通方式。”


  “我现在还没老,到60多岁了我还能接着干。”贾立军说。


来源:津云

在看点这里

网信津南
传递指尖正能量,唱响津南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