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有/料/重/磅/全/面/的/资/讯
做实基础工作得来的底气
“小辽宁”的奋斗日记
2015年,我从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经过半年的实习锻炼,被分配到鸡西工务段八面通线路车间检控工区。因为一口地道的辽宁口音,大家伙儿都亲切地叫我“小辽宁”。
平时不能经常回家,休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车间集体宿舍度过。那时我就想,这时间不能荒废,得给自己找点事儿干。
于是,我便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学习线路检查维修和管理知识上。干完活儿,我便跟着车间老师傅,听他们分享经验长本领。到了周末,我就在工区做工作量调查手册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多亏了车间领导和老师傅们的指导和帮助,我的工作能力提升得很快。
后来,我成为车间分析计划组的第一批分析员,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认真分析线路检查数据,为车间的维修生产提供准确的信息。工作中,我没有出现一次数据错误问题,受到车间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2020年,我被提拔为分析计划组工长,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每次分析员分析完数据,我都会再审一遍,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我还按照数据的轻重缓急制定计划,给维修工队提供病害数据,督促他们及时整修,并做好跟踪复核工作。有时候,有的职工为了图省事儿,就简化作业程序,这时候我就会耐心地跟他们讲解利害关系,让他们养成遵守规章的好习惯,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正是凭借这份对数据分析的严谨态度和“一根筋”的韧劲儿,自担任工长以来,我成功检查消除430件错漏分析问题,班组工作质量也明显提升。
当然,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好,光靠掌握基础业务是不够的。所以,无论是车间施工任务、季节性防洪防胀巡查,还是车间标准化管理,我都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遇到一些现场疑难问题,比如轨检车超限数据、动态车载数据、冻害整修等,我都会跟着车间干部、检查验收组一起赶到现场去调查,利用轨检车检测图幅反复研究,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掉。2024年,我协助车间完善管理漏洞4件,帮助维修工队解决设备问题4件,参与施工及防洪巡查10余次。
时间镌刻青春,奋斗引领前行。2024年10月,我凭借过硬的业务和丰富的一线管理经验,通过段岗位管理人员公开竞聘,成为八面通线路车间的助理工程师。如今,在远离家乡的鸡西我有了自己的小家,还有铁路给我的这份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我相信只要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终将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本报特约记者 汪希健 整理)
(作者:鸡西工务段八面通线路车间助理工程师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