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粮食喜获丰收;新能源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工业“新三样”持续壮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消费250.06亿元,有效提振信心;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3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50万人次、货物超4870万吨。回望2024年,云南经济总体平稳,稳中见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云南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意义重大。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以超常规举措稳预期,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推动经济承压增长,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稳”的基础有效延续,“进”的动能不断增加,“好”的因素逐步积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云南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进前行。
释放动能 激发效应
临近岁末,云南迎来新一轮降温,但各地消费、生产依旧火热。在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市场斗南,市民游客正忙着挑选年宵花迎接新年;中老铁路口岸候检大厅内繁忙而热闹,一趟趟列车搭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贸易货物呼啸而来;滇中引水工程施工现场,玉溪段全隧贯通,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斗南花市 胡妤雅 摄
这一幕幕充满活力的消费、生产图景背后,是云南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的铿锵步伐。
当前,云南经济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经济转型阵痛等多重因素挑战,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越是艰难越向前,抢抓有利时机、用好政策红利、深挖潜力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年初密集部署,到年中政策加码,再到年尾百日攻坚……这一年,云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承压前行,拼搏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释放出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强烈信号。省级层面连续第3年调度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推动80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2.7%。从省委全会到省委常委会会议,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云南因时应势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自上而下推动经济破浪前行。
存量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丰富,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先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年初出台“稳进提质28条”,实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18条、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条、发展银发经济22条等系列政策,以实打实的政策举措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精准推动“两重”“两新”等国家政策落地,141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4+1”专项行动,直接带动消费超250亿元;第一时间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的工作方案,全力促消费、稳楼市,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市场信心有效提振;部署实施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持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把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滇商大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营商环境争创一流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5期“厅局长坐诊接诉”,目前解决119家企业诉求问题132个,实现“通过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项机制”。融信服平台功能持续迭代,累计服务授信超275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17.4万户次。截至11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达676.3万户、净增44.1万户,“四上”企业净增3158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净增431户、为近3年来最高。
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加快释放,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园区,市场预期明显提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在滇投资兴业信心不断增强,有利因素和条件正在不断累积,对稳定经济运行形成了有力支撑。
夯实底盘 增强动力
昆明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通了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信息大通道;滇中稀贵金属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承担国家培育发展世界级集群的重任;疫苗批签量居全国前列、血液制品建成产能占全国总投浆量的1/4;电子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1至9月全省电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2.3%,成为云南工业第四大支柱产业……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压舱石,2024年云南坚持工业立省、制造强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光伏发电 云南省能源局 供图
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业”,1至11月,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工业“新三样”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0%、2.9%、18.0%。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聚链成群。1至11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18.4%。
1至9月,云南全部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6.5%、居全行业第1位。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近1/3,总量保持全省各行业第1位,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
“十二连增”!2024年,云南夏粮、早稻、秋粮均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有望实现12年来新高。
民以食为天。云南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一年来,云南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持续推进全国重要“菜篮子”供应基地和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建设,72%的蔬菜销往全国150个大中城市,水果外销量达65%,年调出生猪320万头(加工肉制品折合450万头),云南已成为全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南方乳都”。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种业、设施农业、冷链物流、数字农业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1位,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8%。
孟连牛油果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沾益区推行“322”模式等一批联农带农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广,农民切切实实富了钱袋子。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1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华灯璀璨,一批集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游为一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解锁云南夜间休闲新场景,激发消费新动能。2024年,云南省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让消费“活”起来。截至12月17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113万单、31.80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50.06亿元。
7月24日,“粤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暨中老泰国际货物列车(昆明—曼谷号)首发。周灿 摄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活力加速释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中老铁路开通3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50万人次、货物超4870万吨。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综合优势不断增强,纺织服装产业链、消费电子产业链加快形成。
向全球游客发出旅居云南之邀,星罗棋布的城市旅居和乡村旅居点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样板,也为云南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其中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带动全省旅游收入今年1至10月实现2278.6亿元、同比增长26.58%。144小时过境免签扩展到9个州市,海外过夜游客数持续增长。和顺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芒市孔雀湖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元阳阿者科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佳旅游乡村”。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云南经济“稳”的态势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
向新提质 换挡升级
走进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生产、运输、入库全程自动化控制,每分钟可生产2000支牙膏……将数字技术融入生物医药产业,百年“老字号”积极拥抱科技新浪潮,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加持下,云南产的牛油果、蓝莓、坚果成为抢手货,从种子到餐桌,从“洋水果”到土特产,一亩亩田地“长出”农业向新力,助力绿色云品出滇、出海。
放眼云南,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与支撑。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换挡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创新生态日渐浓厚,高效、智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越发坚实。
12月6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在腾冲科学会堂开幕。雷桐苏 陈飞 摄
如今的云南,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广阔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好的科创条件。连续3届举办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已成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云南落地。3年来,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1900亿元。
对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作出部署,300余项重要改革任务多点发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深层次变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农业水价等领域改革亮点频现,“关键一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随着绿色能源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新能源装机超5000万千瓦,单日发电量最大3.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多点突破,绿电交易市场日渐活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依托丰富资源,绿电成为云南向外递出的一张亮丽名片,“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加快形成,工业“新三样”全面铺展完整产业链,硬核支撑全省工业增速。
先行先试建设零碳园区,探索低碳转型新路径,以更少的能耗、更低的碳排放提升发展“含绿量”。半年多来,首批建设的5个零碳园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加快,绿色能源多能互补不断深入,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更加夯实,交通、建筑、绿化等领域协同降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向数字挖潜能,向智慧要效能,数字云南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加速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持续培育壮大,数字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新场景加快涌现。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螺蛳湾数据产业园挂牌,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获批,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智算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初显。
成绩来之不易,重任始终在肩。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上下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国家所需,发挥云南所能,干字当头,稳中求进,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信息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发布
编辑/责编:刘孝莉
终审:斯那吾吉
媒体问政邮箱:657662539@qq.com 欢迎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