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陈氏:立仁德之志,操君子之节!

时事   2025-01-13 18:07   北京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记住乡愁》门楣之上系列

播出内容:《义宁陈氏——君子气节》

播出时间:2025年1月13日(周一)20:00

播出频道:CCTV4




凤竹堂下 “陈门五杰”


中国历史上,名门世家不计其数,坐落在江西修水的义宁陈氏,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多年前,陈家先祖陈公元,带领族人从外地迁回江西,定居修水,并在眉毛山下建起一座大屋,将其主厅取名为“凤竹堂”。



中国自古就有以凤比德的传统,竹子更被当作宁折不弯的化身。陈家先祖取“凤竹”二字,意思就是希望后人能够兼有凤之仁德与竹之气节。



而陈氏后人也没有辜负先祖的期待。从这个家族里,走出了一代封疆大吏陈宝箴;“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中国近现代绘画开拓者陈衡恪;史学大师、语言学家陈寅恪;以及“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这五个人,并称“陈门五杰”。



弃名利 除贪婪 做君子


陈宝箴,晚清名臣,维新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尽管身处动荡的晚清官场,但他始终秉持着竹子般的气节,活得刚直坦荡。



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当地遇到旱灾,无数灾民等待救济。然而,却有很多官员结党营私、贪墨成风。陈宝箴着手调查,却遇到重重阻碍,京官来信包庇,上级官员威胁,连举荐过自己的恩师也来说情。



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查下去,他将官位不保。但是陈宝箴没有任何犹豫,迅速查办裁撤贪官污吏,恩师也因此被连降三级。



陈宝箴的“不近人情”和“不计后果”,惹得朝中议论纷纷。但他却说:“如果不能将自身的利益、名誉放在一旁,就不能将贪婪之气摒弃,也成不了一个有气节的君子。”



读书不为名利 志在学为圣贤


陈寅恪是陈宝箴之孙。梁启超曾说,自己所有的著作加起来,都不如陈寅恪三百个字。



陈寅恪有此成就,源于他对知识的纯粹追求。曾在海外多个国家求学的他,从不热衷于文凭。在他看来,读书不为名利,志在学为圣贤,考文凭的时间不如拿来学习知识。



学成归来后,陈寅恪在清华任教。在此期间,日军侵入北平,日寇要求他到日伪大学任教,陈寅恪坚决不从,甚至放弃了治疗眼睛的机会,秘密离开,奔赴西南联大。而当他抵达联大时,右眼再也看不见了。



“我的一生没有因为追求权势,而迎合世俗,歪曲学术,我一生尊崇气节,我对得起我的祖先,对得起我的朋友。”这是陈寅恪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陈寅恪的一生如凤如竹,活出了文人风骨,也传承了君子之风。



坚守原则 从拒绝一瓶水开始


蓝豹救援队,是修水县第一个民间义务救援组织,其成员来自各行各业。队长陈海峰就是义宁陈氏后裔。



成立不到十年,救援队已累计参与数千次救援行动。在此过程中,很多受助者会主动送物送钱,以表心意。



但陈海峰却给队员们定下了一个规矩:不拿一分钱,不吃一顿饭,连一瓶水也不能收。在他看来,今天接受一瓶水,明天就有可能收点别的,渐渐地,越收越多,违背了初心。



不拿一分钱,不吃一顿饭,陈海峰像祖辈一样,守住自己的原则,也守住内心的底线。



近两百年的时光里,义宁陈氏族人秉承着凤之仁德、竹之气节,不为世俗所染,不为权贵折腰,不为钱财所惑,造就了“一门五杰”的传奇,也把君子之风融进这片土地。



今天20:00,锁定CCTV4《记住乡愁》,走进江西修水,倾听“陈门五杰”的传奇故事,感受义宁陈氏的君子之风。





来源:CCTV4《记住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

CCTV4
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为海内外用户提供新闻、文化类的资讯、互动与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