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高脂血症,治皮肤风热,用的一个中药

文摘   2024-11-25 00:02   河北  



微信:3128823095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草药大全

【中药名】牛蒡子

【别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鼠尖子。

【类别】辛凉解表药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瘦果呈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毫米,直径2~3毫米。表灰褐色或浅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顶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突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较硬,果实折断后可见子叶2片,淡黄白色,富油性。果实气无;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久嚼稍麻舌。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文献】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荨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症;对猩红热的预防、面神经麻痹也有一定的疗效。


【药理研究】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压;抗肾病;轻度利尿,泻下。据有关报道,牛蒡子苷元具有抗肾炎的作用;牛蒡子苷和拉帕酚A、C、F及牛蒡子牛蒡子苷元、粗提物等体外对人子宫癌细胞JTC-26及人正常胎儿成纤维细胞HE-1的增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多种化疗药合用可减少或组织抗癌药耐药性的增加。

【化学成分】本品含新牛蒡乙素、牛蒡苷、牛蒡苷元、牛蒡酚、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糖等成分。

【使用禁忌】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配伍选方】

①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3克。(《经验方》)

②治痦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15克。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③治皮肤风热,遍身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6克,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④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15克。为末,每服9克,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⑤治斑疹时毒及痄腮肿痛:牛蒡子、柴胡、连翘、川贝母、荆芥各6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⑥.治头痛方(《方脉正宗》),用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

⑦.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⑧.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⑨.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临床资料】

治习惯性便秘:

①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

②治扁平疣:

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5g ,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

③治高脂血症: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点击关注,偏方大全查询



草药查询微信:482770398


点击进入>>>>百草秘制黑膏药


点击进入>>>口干口臭口苦就用它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和临床使用


买正品药材加微信:3128823095

 


草药大全
草药知识分享,各种药材功效与作用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