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暖民心 基层治理开新局——基本社会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五年发展综述

文摘   2024-11-07 17:16   内蒙古  

民政为民

2024

民政爱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全国民政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更好履行基本社会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等职责,出台婚姻、殡葬等领域系列惠民便民措施,推动地名文化传承发展,引导动员广大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聚焦民生需求点

优质服务暖人心


  “不用回老家也能领证了!”6月15日上午,邹先生和任女士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跨省通办”结婚登记手续。在工作人员的祝福下,这对分别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的新人,顺利领取了“红本本”。

  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如今,该试点已扩展到全国21个省份,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新人共有41.6万对。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让新人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免去了“为爱奔波”的烦恼,成为民政部门积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群众所需所盼为突破口,推动婚姻管理服务进一步优化。

  聚焦群众对美好婚姻家庭的新期待,持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稳步推进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积极发挥婚俗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在公园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同时,全面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创新优化婚姻家庭服务。

  如今,“简约而不简单、浪漫而不浪费”的新时代婚俗礼仪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正在成为时代的新潮流。

  婚丧嫁娶皆民生,帮助群众办好“身后事”,也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以前办一场丧事,全部花费算下来,少则三四万元,多则七八万元。如今,去世村民可以安葬在村级公益性公墓,丧葬费能省下数万元。”

  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全民惠葬让当地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近年来,谷城县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服务,为村民免除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低保户和特困对象实现了全部免费安葬,让群众的“身后事”变成“放心事”。

  五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殡葬行业公益属性,不断建立和完善殡葬法规政策,推进和深化殡葬改革,强化殡葬服务保障。民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节地生态安葬、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殡葬管理相关标准规范。

  与此同时,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五年来,民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十四五”期间火葬区殡仪馆“补空白”项目,重点推进县级火葬区的233个殡仪馆“空白点”建设,推动各地建成公益性公墓约1.68万个、公益性骨灰堂3350个,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暖心之举,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区划地名促发展

服务大局见真章


  “自从村里的无名路有了名字,村民出行、村货进城变得方便多了,快递也可以循着地图导航送到家门口了。”

  2023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蠡山村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对村庄无名路等地理标志物进行命名、上图。蠡山、古井、松峤……一个个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变成了道路名称。在当地村民看来,“乡村著名行动”不仅让乡村地名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也为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乡村地名是乡村治理的“数据底座”,是城乡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传承着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对乡村地名的数量密度、标准化程度、文脉传承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5月,民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采集上图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设标、文化保护、信息服务、应用赋能。目前,该行动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效,体现出民政部近年来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区划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努力。

  过去五年,我国区划地名工作积极融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提升。

  2022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行政区划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资源作用,确立了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四梁八柱。

  各级民政部门推动区划地名相关配套法规制度、规范性文件颁布出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区划地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行政区划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地名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类负责”的新体制初步构建。

  与此同时,区划地名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不断提升,区划地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行政区划智库和学科体系建设持续探索推进,管界治界迈上新台阶。民政部还通过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维护地名信息工作机制,推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从“年版制”转变为“日更新”。

  点击进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一个浩瀚无垠的数字宝库映入眼帘,国内、国外、极地、海底、月球……每一片区域、每一座城镇乃至山川湖海、古迹村落,都在这里留下了精准的印记。

  自2019年5月正式开通以来,民政部不断对其进行数据更新和功能优化,相继发布了2020版、2021版和2022版等多个版本。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录各类信息1400余万条。如今,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已成为类型齐全、要素完备、标准规范的权威地名信息发布平台,彰显出了区划地名信息数据共享运用的优化拓展和数据“底座”作用的持续发挥。

  五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推动区划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区划地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呈现出新气象。

优化管理促服务

社会组织惠民生


  9月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苏“千社万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招聘会正在举行,社会组织联动100余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1200多个优质岗位,为年轻人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年来,民政部深化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健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引导政策措施,持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要求,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已基本建立了“党建引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同时,优化社会组织发展布局,推动完善税收优惠、购买服务、评估激励等培育扶持制度,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登记服务效能,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新材料商会创办“谷”系列产业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优质创新平台,推动会员单位二次创业。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先后创建钢铁行业标准化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QC(质量管理)成果发布平台,并于每季度编制、发布产业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行业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在成都市新都区,当地社工协会为自闭症儿童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成长支持小组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设计自画像图稿、进行粘土制作和画画装饰,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自我、发现快乐。细微之处的陪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2023年以来,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近6.5万项、牵线搭桥招商引资项目约3.3万个。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约270万家,在慈善救助、关爱“一老一小”、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焕发出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为营造社会组织风清气正发展环境,各级民政部门统筹社会组织领域改革、发展和安全,持续加强社会组织风险防范和执法监督,组织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重点行动,严肃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基本形成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

爱心汇聚成江海

慈善事业显担当


  走进上海市普陀区的“慈善超市”,由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捐赠的商品琳琅满目。这些商品会发放给困难群众,或者摆上货架进行售卖,所得货款纳入慈善基金,然后再以各种方式进行帮困活动,一笔笔交易连接着各方,让社会爱心的流动形成了闭环。

  在革命老区山东省沂源县,彩票公益金不断赋能乡村振兴。许多村镇在公益慈善力量的资助下,配建了标准化卫生室、长者食堂、便民澡堂、文体活动室等服务空间,让村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慈善事业如同春雨般滋润着这片红色的土地,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危难和灾害来临时,慈善组织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和物资,为受灾群众送去希望与温暖。今年7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当地群众受困,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组织纷纷参与到24小时不间断救灾救援当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怀“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慈善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定位更加明确、地位更加重要。随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慈善法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成果,一系列慈善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推动慈善领域法规体系建立健全。

  与此同时,慈善组织管理也在不断规范。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支持督促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持续开展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和抽查审计工作,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加强对善款的监督管理,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鼓励社会监督、推进行业自律。严肃查处慈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推进依法治善,依法兴善。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慈善力量不断壮大,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已超过1.5万家,是五年前的3倍;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62单,是五年前的15倍;年度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为慈善组织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超过17万条,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

  广大慈善力量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应急救灾等作出重要贡献。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人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日渐形成。

  民政为民初心永驻,民政爱民再启新篇。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民政事业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绘就美好生活幸福图景。

2024


信息来源 | 中国社会报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
宣传民政政策,发布民政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