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塑料感的“东方明珠”,再到滴水湖核心枢纽,“白玉兰”终于迎来了他的绽放,网友:塑料美感,也是美感

乐活   2025-01-23 08:18   上海  
光勋·寻设计

“寻设计网,建筑设计灵感之源”



01

上海“白玉兰”的故事

在上海,白玉兰的形象无处不在。它不仅被雕刻成雕塑,装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成为了许多机构组织的标识元素。例如,上海电视台的台标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花。
此外,上海还定向培育了多个白玉兰新优品系,如“千纸飞鹤”、“玉翡翠”等,这些新品种在上海的公园、绿地中广泛种植,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上海“白玉兰”融合了自然、文化与情感的佳话。在早期的“东方明珠”的比选方案中,我们看到“白玉兰”的方案,在最新改造落成的滴水湖地铁站枢纽中,更是将“白玉兰”的自认之美和城市精神完美契合。
02

上海东方明珠的前世今生

东方明珠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巧妙融合了宇宙火箭和原子结构的元素,并体现了东方文化的韵味。塔身上11个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球体,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观赏性,还满足了不同的功能需求。
东方明珠方案:
方案首次提出了三简体的巨型空间框架概念,创造性地解决了百米斜撑、大球体、桅杆顶升等诸多技术难题。东方明珠塔采用多筒结构,由三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大柱支撑,通过五道6米高的横梁连接,形成稳定而壮观的结构。在93米标高处,由三根直径7米的斜柱支撑,斜柱与地面呈60度夹角,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增强了塔体的抗震、抗风性能。
申”字方案:
本方案汲取了上海地方文化精髓,巧妙地将“申”字融入设计之中,彰显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整体造型简约而不失力度,塔身线条流畅,展现出修长的美感。底部采用多个精心设计的倾斜柱墩作为稳固支撑,不仅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也赋予了建筑一种动态的美感。
“白玉兰”方案:
灵感源自上海市花——白玉兰,旨在通过建筑语言颂扬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该设计以优雅的艺术姿态呈现,整体造型流畅而富有诗意,完美捕捉了白玉兰的精髓。塔身巧妙运用曲线美学,顶部装饰以花瓣状结构,既展现了一种温婉柔和的生命力,又赋予了建筑勃勃生机。
“螺旋”方案:
设计灵感源自螺旋上升的动态美学,底部设计稳重扎实,与地面紧密相连,展现出坚实的根基。塔身中部两侧巧妙融入凹陷设计,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层次感,更添一抹流动与轻盈。
上端继续沿用螺旋式设计理念,造型独特,动感十足,未来感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科技遐想。
“火箭”方案

方案的设计灵感源自火箭的雄伟姿态,力求通过建筑语言传达出科技的力量与向上的激情。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科技感扑面而来,塔身设计修长挺拔,宛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火箭,直指苍穹。

顶部特别设计的结构,灵感取自火箭发射台,不仅强化了整体的向上动势,更赋予了建筑一种超越时代的未来感。


有人说喜欢最终落成的方案,更多人却中意“白玉兰”方案,你会觉得哪个方案更好?

02

上海滴水湖地铁站枢纽,“白玉兰花”的绽放


上海滴水湖地铁站,历经11载。2023年,改建工程顺利完成,昔日的“贝壳”站点华丽转身,成为灵动的贝母广场。建筑造型汲取上海市花白玉兰意象,以12棵Y型结构柱,塑造门户。新站以环形建筑与飘逸天桥,犹如游动的水母,充满梦幻色彩。

此次改造打造了一座二层空中平台,连接东西地块,形成立体交通与活动空间。四大主题空间——滨水广场、下沉广场、空中共享广场与雕塑广场,以对称布局,营造强烈仪式感。北侧云鹃路、南侧水芸路设楼梯扶梯,两座天桥横跨水芸路,构建三维立体交通。

通过魅力与生态两条体验轴,串联独立空间,打造滴水湖特色主题景点,激活场地活力。景观照明采用时控光控,营造浪漫氛围。平台钢结构设计独特,大跨度、弧形梁,确保结构安全。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解决振动问题,提升抗震性能。

地铁站周边,特色小店林立,咖啡馆、手工艺品店等,吸引消费者。滴水湖广场人气爆棚,暖冬歌会、烟花表演等活动,让临港焕发新生。周边更有上海天文馆、一号码头等地标,值得一游。

从城市规划角度,滴水湖地铁站成为临港发展核心,引领空间拓展与功能布局优化,推动临港成为现代化滨海新城。它见证临港崛起,成为城市发展重要标志。


你觉得,今天的塑料美感“东方明珠”,配得上他的地标建筑称号吗?


编辑∣小寻

©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找方案设计师+项目文章投稿


寻设计网
A-xun.com | 寻设计网,建筑设计灵感之源!一个开放性、公益性、国际性的建筑艺术平台,网站资源由专业设计师提供,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内容涵盖设计相关的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