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年春运自驾出行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其中,春运以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突破650万辆,比2024年同期上升60%多。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上能不能及时找到充电桩、能不能快速充上电?新能源汽车车主们的“充电焦虑”如何缓解?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电力部门,通过预判需求、增加充电设施、加强信息引导等措施,强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极大缓解了“充电焦虑”。
充电设施基本覆盖
高速公路服务区
“印象里,服务区就四五个充电桩,这里有十几个,等了两分钟就充上电了。”在长深高速公路江苏省天目湖服务区,一名新能源汽车车主愉快地说着自己的充电经历。在他身旁,不少新能源汽车陆续进入服务区充电站点,基本满足即停即充即走。
“真方便!在收费站充完电,一口气就能开到家了!”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恩施西收费站,一位车主刚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完电,感慨道。
春运伊始,湖北交投鄂西运营公司恩施西收费站的便民充电桩便正式投入使用。此次投入运营的6台充电桩具备即插即充、扫码支付、全车型匹配等便捷功能,新能源汽车车主只需下站进入收费站院内即可快速充电。
安徽省驿达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123对服务区,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已配置国家电网、蔚来、理想等品牌充电车位2636个,较2024年年初增长1008个,充电车位占小车位比例从9.28%提升至14.5%。
兰海高速公路重遵扩容段大娄山服务区,工作人员向司乘人员讲解快充操作程序。本报记者 刘叶琳 供图
面对春运期间激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迅速行动,加快推进新建成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投入使用。
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对部分充电设施利用率较高、节假日充电需求较大的服务区充电设施进行了加密和优化提升,2024年新建成高速公路充电桩940个。截至目前,广西高速公路已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高效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全区高速公路已建成服务区充电站437个,收费站充电站22个,充电桩5110个,高速公路充电设施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力缓解了新能源汽车车主高速公路补能焦虑。
广东已建设充电站的高速公路服务区542个,充电桩3833座,充电停车位5805个,充电停车位占小客车停车位总数的比例为12%,已建设超级快充站104个,换电站62座,基本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正常投入运营的10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36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683个、充电车位1147个,其中,快充、超级快充充电桩占比约91%。
湖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沪渝高速公路汉宜段为试点,加快推进汉宜全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汉宜段沿线已构建起完善的充电网络,充电站点遍布全线收费站、服务区。这些充电站分布均匀,设施完善,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
截至目前,汉宜高速公路仙桃、潜江、荆州东、枝江西、宜昌大桥服务区和排湖、沙市、车马阵、宜昌收费站,共9处充电场站、122套充电桩、186个充电停车位已全部投入使用。车主提前规划好行程,就可以享受充电无忧的出行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个、充电停车位4.93万个,较2023年年底分别增加1.21万个、1.66万个,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从2023年年底的85%提升到了97%,除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短时快充高效补电
对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服务区“充电快”更是大需求。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也加快推动快充、大功率充电设施应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还建设了600千瓦至800千瓦的超充电站,尽量满足短时快充需求。
京昆高速公路韩村河服务区超充车位。张思婷 摄
春节前,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规模最大的充电站——光储超换充电站在沈海高速公路慈城服务区建成投运。充电站首次应用“光储充换”一体化技术进行扩建,东、西两区在原有30把充电枪的基础上增加到82把。
沈海高速公路慈城服务区东区,在刚刚扩建的充电站里,快充桩成两列分布。除了常规的快充桩外,站内配备的“Chaoji”液冷充电终端也是全省首批投运的“超级充电”设备,充电15分钟可让新能源汽车跑400公里。
“我是剩20%的电量时进来充电的,现在不到15分钟就已经快充满了,这种液冷超充真方便。”已经体验过新桩的车主许先生说。
宁波交通投资集团旗下的象山服务区超充站也正式启用。该超充站是宁波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华为液冷超充站,双侧服务区各配置2把最大功率600千瓦的超充枪、10把最大功率250千瓦的快充枪,最快可实现“1秒1公里”的充电速度,大幅减少等待时间。还可实现超低温下平稳运行,兼容现有及规划的各类新能源车型,能够为春运新能源汽车充电高峰带来更高效、便捷的超充服务。
“充电不到10分钟,基本已经充到了80%,对于我们开电车的人来说,出远门也没有太大的顾虑了。”1月19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车回通辽老家过年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敖其尔在京藏高速公路卓资山服务区体验了一把超充的乐趣。
今年春运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运营的9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了1296把充电枪,其中,卓资山、兴和、呼和浩特西、响沙湾、哈素海等5对服务区还增设了20个液冷超充充电桩。
据了解,超充充电桩搭载了大功率充电技术,其充电功率普遍在480千瓦及以上,大部分超充充电桩采用液冷技术,以保证新能源汽车在大功率充电时控制柜和充电桩线缆能处在一个安全、高效的温度范围内。相比传统的快速充电桩和交流慢充桩,超充充电桩的充电速率大幅提升,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量。
移动充电灵活补位
此外,在四川、湖南、新疆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还出现了移动充电机器人等新型移动充电设备,用户只需要用手机扫描机器人身上的二维码,机器人就会移动到车辆旁进行充电。可以把机器人看成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可持续为8到10辆电动汽车充电,且不受车位限制,充电快,实现从“人找桩”到“桩找人”的转变,有效缓解服务区排队充电难题。
合肥肥西丰乐服务区,新能源汽车车主用移动充电机器人为爱车充电。王绍华 供图
今年春运期间,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按照重大节假日预测最大流量和预计排队情况,提前储备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合理设置停放位置和充电线路,及时按需投放;精准掌握各服务区固定充电设施和配备的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数量和状态,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充电服务保障方案,确保出现充电排队拥堵时及时有效处置;督促指导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通过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情报板、服务区内信息屏、互联网导航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充电设施状态提示信息,完善“随手查”服务功能,做好系统维护,确保春运期间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有序运行。
日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加上有备而来、特别强化的春运服务保障措施,让这个春运自驾新能源汽车出行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