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传学院青年博士进社区开展《早春二月》电影鉴赏活动

文摘   2025-01-04 21:04   福建  


思鹭观影会第十一期



为深化“一站式”社区建设,推进“教书育人”进社区,影传学院近期开启“博士有约”行动。12月24日学院联合“思鹭领航”辅导员工作室在集美苑党建活动室举办第十一期思鹭观影会。学院何秀雯、黄筱玥博士联袂开展爱国主题电影《早春二月》的鉴赏活动,24级辅导员肖鑫老师和24级宿舍长参加活动。


活动结束集体合照


观前分享


活动伊始何秀雯博士为同学们介绍到《早春二月》取于柔石撰写的小说《二月》。本次活动观看该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电影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主题:启蒙;并抛出了观影小任务“对比对于小说情节电影又发生了哪些改变”。



故事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公开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制造了四一二惨案,建立了反动统治。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严酷的社会现实向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向何处去”的尖锐问题。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探索知识分子出路问题的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现场图片


观后分享



观后由黄筱玥博士进行了电影分享,并为大家解答刚才何秀雯博士提出的小问题。期间黄筱玥博士提及了许多有意思的小知识与影视技巧。


01.小说电影化效果


电影对原著的把握精准,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绘真实而细腻,镜头语言优美且充满抒情色彩,场景的组合流畅而自然。加之孙道临、谢芳等演员的精湛表演,深厚爱国情感的传递,该片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

02.电影评价


《早春二月》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一部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影片。在1979年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被誉为“最美丽的电影”。

03.“22大电影明星”


196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风、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也被称为“22大电影明星”。


04.书评


“大概明敏的读者,所得必当更多于我,而且由读时所生的诧异和同感,照见自己的姿态罢!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

——鲁迅


“生命是在递变的,人与社会也走着在无限的前进的程途中,我的‘希望’是如此。”

——柔石


黄筱玥博士为大家做了细致而贴心的分析,为大家从电影的的制作、目的、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讲解,深入了大家对《早春二月》的解读。更深确了影片表达的民族影像爱国情怀传承。


互动讨论


经过刚才两个环节,同学们已经对《早春二月》有了一定的自我见解,在收尾阶段肖鑫老师组织了同学们与俩位观影老师进行互动讨论。


自我觉醒与新生的象征

萧涧秋最终决定离开芙蓉镇,这一结局体现了他的自我觉醒。在经历了小镇上的种种是非、情感的纠结以及文嫂之死带来的巨大冲击后,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在这个压抑和充满流言蜚语的环境中继续徘徊。他的离开象征着一种自我救赎和对新生活的追求,是从过去的迷茫和困境中挣脱出来,去寻找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空间。


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无法调和

在电影中,萧涧秋怀着帮助他人、追求美好理想的初衷来到芙蓉镇。然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文嫂的遭遇以及自己在小镇上受到的误解和攻击,使他明白自己一个所谓的“外乡人”的理想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很难实现。


对旧传统和封建观念的反抗

小镇上的流言蜚语是一种封建旧观念的代表。这些流言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萧涧秋和陶岚之间较为开放的情感交流以及萧涧秋对文嫂的同情帮助,都被小镇的传统观念所不容。萧涧秋的离开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旧传统的一种反抗。





厦理影传团学

文字:杨振兴

图片:杨振兴

排版:杨振兴、苏祉怡

审核:黄颖

责编:肖鑫、陈曦

厦理影传团学
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团委学生会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