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丨梧州市全力筑牢自然资源领域安全防线综述

政务   2025-01-06 11:45   广西  

仲冬时节,岑溪市的三堡古右矿与岑城上奇石屋塘花岗岩矿,山坡上苗木葱郁,绿意盎然。这些矿山,在修复与复绿工程的精心雕琢下,已告别往昔的满目疮痍,蜕变为今日的绿色屏障。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

在过去的一年里,梧州市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统筹做好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地灾防治等工作,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有效筑牢自然资源领域安全防线,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8月25日,岑溪市岑城镇探花村绿意盎然的稻田与蓝天形成一幅恬静的画卷。李灿明  摄

分级联动,共守耕地红线

近日,藤县岭景镇罗算村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曾经喧嚣的牛蛙养殖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村干部站在田埂上,感慨万千:“从牛蛙遍地到如今退养还耕,我们村‘找回’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这一转变,正是我市严守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的生动实践。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梧州市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人机巡田、综合监测监管等措施,严格控制耕地流出,同时建立健全耕地恢复补助和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增加耕地流入。

“我们将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农田网格,由县、乡镇(街道)、村、队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各级田长,构建起层层负责、级级联动的耕地保护责任网络。”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田长+检察长+警长”工作协作机制与纪委监委“点穴式”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耕地保护工作的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截至目前,梧州市耕地保有量139.68万亩,超任务数约5.66万亩。全市“旱改水”项目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龙圩区获评2023年自治区耕地保护激励县(区)。

链式管理,筑牢绿色屏障

梧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围绕矿山出让、开采、治理和矿业发展等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机制,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形成了“全链条闭环式”的矿政管理新模式。

近日,万秀区龙湖镇旺步村富林建筑用砂岩矿以“净采矿权”挂牌方式成功出让,被我市一企业以7.24亿元竞得,溢价率高达68%。

梧州市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严格落实砂石土类矿产“净采矿权”出让制度,持续推进矿山优化整合,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采矿权项目及时落地上产。去年,全市共完成砂石土类“净采矿权”出让6宗,成交价总计21.67亿元,同比增长111.7%,连续两年出让成交价居全区首位。

“我市在全区率先推行‘立体式’矿产资源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无人机动态航测、矿山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与专家现场督导,对全市115个采矿权进行全方位监控。”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我市持续保持打击盗采矿产资源的高压态势。去年,全市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93起,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42宗。

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梧州市积极探索新路径,因地制宜引入“景观园区+矿山修复”“体旅融合+矿山修复”等新模式,实现了政府少花钱、企业有收益、农户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去年,我市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5728.2亩,年度任务完成率114.6%;完成岑溪11座闭坑矿山生态修复任务986.7亩,年度任务完成率116.7%。

双控防护,严守安全底线

2024年4月下旬,梧州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风险陡增。市自然资源局(市地灾办)根据“风险区+隐患点”双控管理要求和实时气象信息,及时组织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群众提前撤离避让。由于撤离及时、管控严格,成功避免了万秀区西江四路金鸡冲17号山体滑坡造成的伤亡事故,涉及户籍人口16户23人。

金鸡冲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是我市去年获评的12起全国典型避险案例之一。梧州市地处桂东南花岗岩风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众多。为此,我市创新防控手段,推动“隐患点”由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转变。

“我们组织各方力量,系统性地摸排隐患点的分布情况,进而科学划分风险区域,最终整合成一张直观的风险防御地图。”市地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加大基层网格员巡查排查力度和有效发挥“人防+技防”体系作用,实现风险区的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监测预警、叫应响应、转移避险等全覆盖。

2024年,梧州市累计发布橙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39次,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巡查排查2230人次,转移隐患点485人、风险区1310人,成功避险14起地质灾害,避免43户133人因灾伤亡,实现全市地质灾害零伤亡。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审:齐淑芳

编辑:徐慧

文字:郭俊杰 刘伊琳 程超越

来源:梧州日报

梧州发布
梧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