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中研院地图印象栏目:
中华民国于1912年成立后,西藏与蒙古设定为“地方”的特别行政区划,是直属中央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省级。民国元年(1912年)12月中旬,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拉萨,重新执掌西藏政教大权(西藏地方政府,称「噶厦」),实际掌管西藏地方和西康省的西部地区。民国2年1月11日,西藏和蒙古签订《蒙藏条约》,互相承认独立主权地位。
民国元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民国3年,北洋政府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 ,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派员赴藏宣慰并恢复被清廷革职的十三世的名号。南京国民政府于民国16年(1927年)成立,17年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西藏地方和蒙古地方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民国22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国民政府特派黄慕松(前陆地测量总局局长)为致祭达赖喇嘛专使前往西藏;黄慕松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首次派遣入藏的大员,民国23年9月黄慕松在布达拉宫举行了追赠达赖喇嘛封号的册封典礼;10月在布达拉宫达赖灵堂举行祭祀活动。在进行册封、致祭活动前后,黄慕松还与西藏地方当局正式谈判,解决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等问题。11月黄慕松*1离开西藏,留下总参议刘朴忱、蒋致余,以保持与噶厦的接触和中央的联络,成为驻藏办事机构的前身;直到民国29年,国民政府才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
西藏并未有专责测绘机构,大多由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或制图局执行测绘中小尺度地图。
广惠项目中检整出之地图成果,参阅表1暨各尺度图产品举例。
注释
1.黄慕松,系民国24年3月15日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25年7月29日任广东省政府主席,26年3月20日于任上过世。
参考文献
1.《中国测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测绘史》第二卷,测绘出版社,北京市:2002。
2.西藏在线_黄慕松入藏
http://www.tibetol.cn/html/2013/minguo_0411/435.html
3.冯明珠(2011),藏南察勘疆域界址图考, 故宫文物月刊,第341期。
表1 西藏之历史地图广惠项目检整清单
《前后藏哲孟雄布鲁克巴二部》(摹绘图) 民国4年摹绘 制图局
[原图是光绪13年(1887年)绘制的《藏南察勘疆域界址图》(彩色绢本,94x183.2cm),亦称《藏南舆图》,外交部典藏(目前委寄于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4年制图局向外交部调借予以摹绘。哲孟雄、布鲁克巴,即今之锡金、不丹。黄色区是藏域,红色区是锡金及不丹(东南处)。倒字是英印侵占地或租借地。]
《西藏全图_附西藏印度通道图》 光绪30 (1904年) 胡惟德编译
〔黄框处,即前图《藏南舆图》对照参阅。]
《藏哲边境图》 光绪26 (1900年)绘制,民国4年蓝晒 边务委员懿善(外交部摹印),制图局
〔此图尺度是每方15分,计50里。哲孟雄、布鲁克巴皆是西藏属番。光绪16(1890年),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印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之后,清朝在藏哲边界上的强势不复存在。光绪26 (1900年),边务委员懿善(驻靖西)绘制此图,以为鄂博(标志边界的石头堆)会勘之参用。]
《百万分一中国舆图》_拉萨(布达拉) 民国5年编纂、制印 参谋本部制图局 5°x2°30'
[本图组系参谋本部制图局于民国3〜7年编印发行的第一次全国「百万分一中国舆图」(亦称百万分一民国舆图)127幅,系根据当时日制百万分一东亚舆图(1894〜1933年)编制。图号之编订,系以「北京」幅为「中行中列」。]
《百万分一中国舆图》_拉萨 民国27年编绘、28年制版 军事委员会军令陆地测量总局 6°x4°
[本图组(自行编制第一套)计有71幅,按国际标准规格(经差6°x纬差4°)分幅;系民国23〜27年编绘,民国25〜32年制版;当年原稿编成未及全部清绘时,因抗战开始,未能正式出版,仅初稿试印成图。图号之编订,系以「南京」幅为「中行中列」。]
《百万分一中国舆图》_拉萨 民国32年编绘,39年制印 (陆地测量总局),联勤总部测量处 6°x4°
[本图组(自行编制第二套)系沿续第一次编稿(即陆地测量总局32年版),国防部测量局续编印,计有85幅(CMS L1,000);民国39〜40年联勤总部测量处予以翻印(CMS L300),初版(第一版)是单色,再版(第二版)为多色,惟多色图在广惠专案未检整到。图号系按国际舆图编订。]
《国际百万分一中国舆图》(内政部版)_拉萨NH46 民国81年编印,发行 联勤总部测量署,内政部地政司 6°x4°
[本图组(1301)是第三套自行编制百万舆图,民国48〜67年编印,计有86幅(百万分一中国舆图第四套);自68年起改版为79幅(百万分一中国舆图第五套),至今。期间,民国78年内政部发行《国际百万分一中华民国舆图》81幅(百万分一中国舆图第六套)。]
《五十万分一中国舆图》_拉萨 民国7年编纂、8年制印 参谋本部制图局 3°x2°
[本图组(Ⅰ)先后由北京陆军测量局、参谋本部制图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广东陆军测量局等据各种略图编辑而成,复据地理调查表添注。民国5年〜民国16年,计243幅(广惠检整)。依图面表现,判断这系根据当时日制《东亚五十万分一图》编制。
另《五十万分一全国地形图》(Ⅱ)图幅[2°30'1°40'],系民国31年〜45年国防部测量局及联勤总部测量处将日制版予以整理翻印,计有258幅(广惠检整);未有西藏地区的图幅。]
1/253,440《西藏与中国云南及西康》 1903年印制 印度测量局 2°x1°
[印度测量局(Survey of India, SI, 1767〜)英规Quarter-inch(即1/253,440)地图,标准图幅是1°x1°;而在西藏与中国云南及西康地区制作的是大图幅版〔经差2°x纬差1°],广惠专案中检整有6幅。]
1/200,000《青藏界线勘测图》_当拉岭 民国10年勘测、25年制版 甘肃省陆地测量局 52.7 x39.7 cm (图面)
[1/200,000民国图是依参谋本部第五局订颁的《二十万分一地形图编纂规则》(民国3年)来执行,并根据《二十万分一图略图式》(民国2年)绘制。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发行的1/200,000图称「调查图」(另有文献称「勘测调查图」,概以「勘测图」称之,采46x30.5cm矩形图廓。此《青海西藏界线勘测图》,计有19幅(如后,接合图),系由甘肃省陆地测量局勘测印制。当拉岭,即今青海与西藏之间的唐古拉山,是西藏与青海的界山,南北宽达160公里,主体部分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为长江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