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由山西省投资促进局与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节目中心联合制作,1月20日14:00—14:30,在山西综合广播(FM90.4 AM819)《投融英雄会》特别节目《投资山西》播出。
朔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近年来,朔州聚力能源革命,加快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做好煤电大文章。聚力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为抓手,加快低碳硅芯、新材料、高端陶瓷、装备制造、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新兴产业逐步成群成势。聚力文旅融合,山阴广武长城文化公园入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广武滑雪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右玉县也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邀请朔州市投资促进部门和落户朔州的企业做客直播间,聊一聊2024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展望。
王静:2024年,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因地制宜,聚焦七大主导产业,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强化“双招双引”为引擎,以深化跨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以促进项目落地为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高质量谋划招商活动。2024年,朔州市不断求新思变,有效发挥“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作用,“走出去”强化宣传对接,“请进来”深入洽谈推进,聚焦低碳硅芯、新材料、装备制造、陶瓷、生物医药等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宣传推介产业布局、精准对接转型项目、比拼项目落地质效、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多层次汇聚招商合力。2024年,朔州市持续加强与省投资促进局、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招商局)的协同联动,全年授聘38位“朔州招商大使”。通过“朔州市招商引资联络处”、异地朔州商协会、招商专家库专家、招商大使、实践锻炼干部的作用,有效汇聚了各界招商合力。三、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建立长效闭环跟踪服务机制,梳理重点在谈项目,提供便捷、高效和暖心的服务,有效推动了投资30亿元的医药中间体项目、投资23亿元的农业智能大鹏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9.2亿元的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等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近年来,朔州市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在招商引资方面坚持用好各种招商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助力项目“便捷落地”。请介绍下朔州市重点招商产业的发展情况。王静:朔州是煤电大市,围绕如何把资源用足用活,朔州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定了新材料、高端陶瓷、现代煤化工、绿色食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低碳硅芯等七大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蓄转型发展的强劲动能。一、低碳硅芯产业。倾力打造承载千亿级硅芯产业集群的现代化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园区一期占地3682亩,重点发展光伏、电子、碳化硅等基础材料产业,规划到2025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2028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要建成国内重要的硅芯产业基地。二、新材料产业。朔州材料产业已成规模,形成了以碳基新材料、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材料、钙基新材料等为特色,辐射带动发展特色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节能建材、电池材料等前沿材料的产业体系。全市规上材料企业54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大类30多项新技术,其中6项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10多条中试生产线已经建成投用。三、陶瓷产业。朔州陶瓷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现有全链条陶瓷企业108家,生产线150多条,年产值约35亿元。已形成年产日用瓷38亿件、建筑陶瓷7200万平米、特种陶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行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产业布局“一都两镇两园两院三中心”,陶瓷产业发展呈现出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智能化的趋势。四、装备产业。依托全市煤炭、电力产业对装备产业的需求优势,已形成服务于智能化矿山建设集设计、研发、制造、维修于一体的煤机装备产业和与新能源发电产业配套的光伏组件、风电装备、电池装备等新能源发电装备产业。目前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2户。五、食品深加工产业。朔州位于北纬39度至北纬40度之间,是国际公认的草食畜牧业黄金产业带。依托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优势,成功打造了4个“国字头”区域性公共杂粮品牌,富硒小米、怀仁羔羊肉等有机食品已成为地理性标识品牌。全市奶牛存栏近20万头,肉羊饲养量610万只,生猪饲养量102万头,鲜奶产量57万吨、小杂粮产量15万吨。六、医药产业。朔州药用植物种植量和生物医药总产值均居山西省前列。怀仁金沙滩医药工业园区成功纳入第三批全省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现有医药行业规上企业10户,产品主要有中药饮片、西药注射剂、土霉素、乳酸菌素片、植物胶囊等。七、化工产业。聚焦现代煤化工、钙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规上企业16户,加快实施中煤平朔煤制烯烃项目、松蓝化工丁二醇及可降解塑料一体化项目、普勤清洁能源公司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项目、新建洁净能源煤炭分质分级利用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晋西北化工产业基地。
下一步,朔州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开展招商工作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规划?王静:2025年,朔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商引资成效。一、探索新时代招商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下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政策指引。朔州市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实现招商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打造招商引资特色品牌。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招商引资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实现共赢发展。依托朔州绿电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建绿电与先进优质产业耦合式发展平台,以发展的含绿量增添含金量,助力朔州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三、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包装。2025年全市谋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118个,总投资770.05亿元。新能源汽车、光伏、化工产业、新材料、现代医药、氢能、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嘉宾二: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综合事务专员刘志位于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光伏行业为主的企业,请您介绍下企业在朔州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情况。刘志:公司落地朔州项目建设情况:
一、5GW单晶硅拉晶项目,2023年总投资12亿元,采用行业内最先的1600型低氧炉台,年产可以达到1.2万吨N型10寸单晶硅棒,年产值22亿元,能够创造就业岗位600个,实现税收3亿元/年。这个项目于2023年7月28日签约,9月28日正式投产,创造了81天签约,62天完成建设并投产的"朔州速度"。
二、5GW超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采用三一集团自主开发的大尺寸超薄硅片切割技术,年产硅片6.8亿片,年产值21亿元,能够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实现税收2.5亿元/年。项目于2023年10月27日正式签约,2024年1月底正式投产,创造了光伏行业内最快硅片项目建设投产速度。
三、2GW光优组件项目,总投资3亿元,采用行业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日产组件5000片,年值18亿元,能够创造就业岗位200个,实现税收2.5亿元/年。这个项目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签约,2024年5月1日正式投产。
您刚才说到,在三一硅能项目落地过程中创造出了项目建设的“朔州速度”。企业在朔州发展,您感觉当地的发展环境如何?刘志:我们选择朔州平鲁区,因为平鲁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县区,产煤量、发电量、新能源装机量均为全省县区第一,近年来,面对国家“双 碳”战略和能源革命战略部署,我们积极谋划,确定了“延伸煤炭、抓住光伏、优化风电、盯住氢能”的产业转型路径,这是平鲁区的发展方向,我们三一集团是全球工程机械龙头、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主要经营装备制造业,目前拥有3家上市公司、41个产业基地、33座世界灯塔工厂。近年来,三一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把新能源转型作为第三次创业,加快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链和核心装备全领域布局,可以说是双向奔赴吧。项目于2023年5月与朔州市达成合作意向,加快建设光伏全产业项目,创造了“山西速度”。
刘志:基于前期取得的良好合作成果,三一集团决定依托山西的能源优势和自身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持续投资山西,投资朔州。作为“投资山西”的第一站,山西省投资促进局积极用好“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有效统筹各方资源,为政产研协同合作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对接领域内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资本,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