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山西博物院发布了年度展览计划,以“晋”字为核心,“晋现”“晋汇”“晋鉴”三大品牌布局。全年11个重点展览一经发布,便迅速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观众们对即将登场的展览充满期待。
灵蛇献瑞,喜迎新春。大年头一天,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展览都将呈现哪些精彩内容,蛇年观展计划可以制定起来啦!
01
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
2025年4月
山西,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古籍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感悟山西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途径。
本次展览精选山西博物院馆藏珍本古籍百余种,是建院以来首次策划的以时代为脉络的古籍专题展览。展览分为“举足轻重”“繁星璀璨”“金元巨擘”“洵美且异”等四个单元,依次讲述秦汉魏晋、唐宋、金元、明清时代“古籍里的山西先贤”与“山西先贤的传世著作”,全面展现山西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
02
榆社化石发现100周年纪念展
2025年9月
榆社县是闻名世界的“化石之乡”,因其化石数量大,种类多,层位连续,延续时间长,被誉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史前地球的生命信息库”。
本展由山西博物院和榆社县化石博物馆联合主办,共选取展品80余件,包括榆社剑齿象、大唇犀、三趾马、剑齿虎等化石珍品,分为“逐梦东方”“万物生长”“守护新生”等三个单元,讲述山西榆社动植物化石的发现、研究与保护。
03
融·变——南涅水石刻艺术展
2025年12月
南涅水石刻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窖藏,时代从北魏延续至宋代,包括碑碣、四面造像石、单体造像等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展由山西博物院和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联合主办,是自20世纪50年代南涅水石刻窖藏发现以来首次推出的专题性异地展示,其中不少展品为第一次展出。
展览遴选南涅水石刻及相关展品100余件,分为“沁州遗珍”“大千世界”“雕刻隽永”等三个单元,关注北魏以来佛教文化传播及其不断中国化的多重内涵,突出展示大历史时空格局对南涅水石刻艺术的塑造,引领观众探索千年前被历史遗忘的时光,感受艺术的魅力。
04
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
已开展(2025年1月1日-5月5日)
东周,经历了王权衰落、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以及群雄并起、孕育统一的战国时代,是中国早期国家由统一王朝迈向统一帝国的历史大变局时代。在这一大变局时代中,晋与秦两个重要的诸侯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社会变革中走在了时代前列,牵动了天下格局,引领了社会发展走向。
本展精选17家文博单位200余件组文物,分为“肇创东周”“驰骋春秋”“兴动天下”等三个单元,以春秋时期晋与秦的关系为切入点,融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历史传说等于一体,展现春秋时期晋、秦的发展轨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05
玉叙尊古
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崇古与创新
2025年6月
从祭祀山川到神灵崇拜,从礼制象征到道德规范,从华美装饰到吉祥寓涵,中国古代玉器承载了华夏文化太多的内涵。
本展选取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玉器200余件,分三个单元进行展示:第一单元“守礼”,主要展出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的玉器,表现中国礼制从萌芽至成熟过程中玉器承载的礼制;第二单元“慕古”,主要展出两汉至宋元时期的仿古玉器,表现后代对前代在器型、纹饰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第三单元“开新”,主要选取明清时期的精美玉器,展现明清时期法古开新而又充满生机的玉器工艺。
06
山河永固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2025年7月
晋冀鲁豫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览聚焦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与文化,选取四省10余家单位共计300余件展品,结合关键节点大事件的梳理,以多媒体动画与沙盘结合、雕塑与半景油画融合等多种形式,对晋冀鲁豫根据地进行全面展示。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山河染血: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山河不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山河重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山河同辉: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山河铭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多角度展现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红色文化的独特意义。
07
北白——白瓷与民族融合特展
2025年11月
北方白瓷,诞生于北朝晚期,成熟于隋唐,发展于宋金,衰落于元朝。在9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北方白瓷的众多窑口,串联成一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展现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本展共选取200余件白瓷,包括出土于河南安阳相州窑、河北邢台邢窑、山西霍州陈村窑等8处窑址,麴庆墓、李裕墓、苏统师墓等7处遗址的白瓷,以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的白瓷。
展览分为“南北交融”“胡汉一家”“和合共生”“多元互融”等四个单元,分别展示北方白瓷的诞生、北方白瓷的成熟与发展、北方白瓷的繁荣、北方白瓷的最后高峰。
08
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
已开展(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古希腊艺术,以其创新与理想化的成就,成为西方历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古罗马传承了古希腊艺术并在雕塑艺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铸就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向地中海周边辐射,在西方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织、融合,共同构筑了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为西方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古典基石。
本次展览共展出134件(组)珍贵雕塑与艺术品,分为“奥林匹斯众神”“神之庇祐”“奥古斯都艺术的光辉”“罗马花园”“不朽之力”等五个章节,展示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之下的西方文化之美。
09
重构之镜
西班牙近现代艺术大师真迹展
2025年4月
西班牙是一个极具艺术气质且具有伟大创作精神的国度,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史前壁画、丰富多样的罗曼艺术、灿烂辉煌的西班牙画派和激情的浪漫主义。19至20世纪从这里发出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浪潮强烈地冲击着世界艺术舞台。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纽约美术协会,包括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等多位代表性艺术家的70余件雕塑及绘画作品,这些藏品是西班牙艺术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对欧洲近现代艺术史上多个重要风格流派的开创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呈现一部浓缩的西班牙近现代艺术史。
10
古黄河玉器之美
碧村与清凉寺出土的公元前二千纪玉器展
2025年7月
亚美尼亚,位于亚欧交汇的十字路口,被誉为“石头之国”。当地人用石头建造房屋,也擅长用石头制作日用品。在东方的中国,石器曾是人们最初的生产生活工具。而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器,则逐渐被中国先民用于丧葬、祭祀和生活,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碧村遗址和清凉寺遗址,是山西两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均出土大量种类丰富、雕琢精美的玉器,反映了当时阶层分化、精神文化进步的社会现象。
2025年,山西博物院将向亚美尼亚输出展览“古黄河玉器之美——碧村与清凉寺出土的公元前二千纪玉器展”,集结两个遗址出土玉器60余件,以玉石为媒,向海外观众展示黄河流域文明初现时的社会图景。
11
黄河银饰之美
14至19世纪中国山西的银器艺术
2025年10月
银,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美的化身。墨西哥和中国同为世界主要产银国,自古以来,两国人民都有制作佩戴银饰的风俗,映射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社会风尚。
山西银饰,在中国传统银饰中独树一帜。山西银饰制作精良,善用高浮雕、深剔地、烧蓝、点翠等技术强化装饰效果;装饰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花鸟、人物、动物、文字、戏曲故事等。
2025年10月,山西博物院“黄河银饰之美——14至19世纪中国山西的银器艺术”将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开幕。展览精选100余件山西银饰,向墨西哥观众展示山西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以银饰为媒,促进两国博物馆间的交流,彰显文化融合共生的魅力。
除了以上11个重磅展览,观众对2025年山西博物院将推出的13个其他展览也同样充满兴趣。
2025年其他展览(13项)
山西博物院及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2025年1月27日周一正常闭馆,28日除夕、29日正月初一闭馆;1月30日至2月4日(正月初二至初七)正常开放。山西博物院将在假期结束后更换展厅空调管道,2月5日、6日闭馆两天。
(来源:山西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国政 制作: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