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又一工地投入使用“基坑气膜”!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中铁二十二局承建的M11号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项目,近4000平方米的“基坑气膜”投入使用,覆盖在施工工地上空的气膜,犹如一个巨型银色“热气球”,兼具防尘降噪、防火节能等功能,是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例应用,该基坑气膜高跨比和汽车舱门跨度两项指标达到全国施工气膜之最。
M11号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为地下机械Ⅱ类汽车库,总建筑面积为5052.2平方米。项目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驼铃古道”商业街区,紧邻地铁11号线模式口站,与学校、居民小区仅一墙之隔,基坑局部深达15米。为满足文化街区旅游要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和出行环境,项目以市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施工方案,引进基坑气膜施工工艺,助力企业绿色施工。
基坑气膜工艺通过在基坑上方安装新型充气式膜材料,使膜结构膨胀并产生一定压力,实现基坑内部的密闭。该项目基坑气膜总覆盖面积约3850平方米,最大长度达94米,宽度42米,高度达27米,高跨比相较常规气膜的0.3-0.4提高至0.6,属全国之最,可以同时容纳汽车吊等大型设备作业。其中,西侧汽车舱门长达18.45米,高6.35米,宽6.5米,舱门跨度全国第一。
为保证气膜的整体稳定,气膜材料采用强度大、耐久、耐火、耐高温紫外线的PVDF新型建筑材料,气膜的内外膜之间做有夹层,且为中空结构,不仅吸音隔音,还能有效阻挡施工过程中扬尘扩散。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基坑气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有害气体和粗颗粒物排放,还能大幅降低施工作业产生的噪音。基坑气膜覆盖区域,扬尘能够同比下降90%以上,噪声同比下降60%。”同时,在喷淋、通风和光照系统的配合下,气膜“保护伞”还为施工作业人员搭起了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减少了因恶劣天气、反复覆盖导致的工期延误与资源消耗,真正实现“抓进度”与“不扰民”的协调统一。
建设过程中,项目西北角及西南角与既有北京地铁出入口及附属结构相交,基坑气膜沿车站人行通道调整为不规则多边形,导致气膜整体受力不均匀,成为施工一大难点。为保证气膜以安全、节能状态运行,基坑气膜配套全智能控制系统,具备线上数据查询、故障报警及设备启停功能,可通过手机APP远程联动操作,实现对施工安全和环保等问题实时监管。
同时,气膜的多个环境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气膜下的内外气压、温度和风速,通过变频设备、充气风机、备用能源等多个模块之间的自动高效协作,实时调整基坑气膜罩棚内外气压和新风风量,保证了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能。
此外,项目还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制度,采用智慧化防尘系统,建立“一扫二洒三盖四喷”工作模式,通过将围挡喷淋、雾炮机、错峰施工等防尘降噪措施与基坑气膜有效结合,实现全过程绿色施工。
据了解,当前,项目正全面推进基坑开挖施工并将同步推进支撑体系架设,为下一步停车库主体结构施工创造条件。M11号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项目建成后,将为模式口景区停车位扩容209个,进一步加快实现模式口“驼铃古道”设置规范、停车有序、安全便民目标,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街区新业态。
目前,“基坑气模”已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推广应用,2024年6月北京住建委发布《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基坑气膜技术导则》,进一步了推动气膜技术在绿色施工领域的应用,未来全国范围内将会借鉴北京市的成功经验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基坑气膜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它能够大幅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音污染,有效改善施工环境,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坑气膜还能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减少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工期延误与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其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更是提升了施工安全和环保的监管水平,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