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 打基础 强落实 见实效】爱民区三道关镇:“高质量”“高颜值”协同并进 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民生   2024-11-30 21:05   黑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明爱民


一、项目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爱民区三道关镇聚焦乡村振兴,紧紧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锚定“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任务目标,创新思路举措,依托旅游资源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城乡融合为方向,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统筹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攀升,使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阔步走出一条壮农业、兴文化、旺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三道关镇被纳入“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名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坚持创新引领,立足特色资源禀赋,选准优势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以“农文旅数”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为基,擦亮品牌。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差异化发展模式,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以村企联营联建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为骨干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整合3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建设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绿色食品产业园,成功推动一系列本土特色品牌应运而生。八达村全省最大的鸵鸟养殖基地、丰收村草莓种植基地、放牛村驴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百花齐放,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截止目前,9个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其中八达村超百万。以文旅为媒,激发活力。发挥三道关国家森林风景区自然资源优势,全面打造牡三公路休闲旅游观光带,深度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创建全省规模最大的实景、情景、沉浸式夜游体验区——雾溪秘境,利用唐代渤海国时期的长城边墙文化遗址,建设唐长城特色公园和文化教育基地,开发丰收生态农场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园,创新打造冰雪、农耕、地质、历史四类深度“研学+”之旅,推动全域研学、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全国二十四节气会议在爱民区举办,全年接待各地游客15万人。以数字为翼,赋能发展。稳步发展电商经济,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发挥数字经济助力产业发展作用,推动农产品“前端”与消费者“末端”快速对接。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电商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展厅,与1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邀请“达人”为辖区食品加工企业直播带货,年内销售额实现1000万元以上。

(二)坚持“内外兼修”,创建和美乡村新场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以优化设施“硬环境”,提升幸福“软实力”为重点,聚力攻坚,集中突破,全面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基础设施,筑牢发展“基石”。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开展村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和亮化改造行动,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质”。全年改造村道路2800米、石砌边沟2925延长米,新建护坡1200延长米,新建桥梁1座,修复危桥1座。改善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实行居民“门前三包”,利用多种形式激励村民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联合第三方公司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将整治范围从村内居住区延伸到村边、田边、路边、屋边、河边,实现村域范围全覆盖。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文化“内核”。充分发挥村组织自治功能,修订并完善各村村规民约,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3处,依托实践站(所)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打造三道关村为省级乡风文明试点村,发挥“典型村”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精神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强村富民新模式。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强村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创新共富模式,持续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强化人才引领,培育新型农民。树立“人才共育、人才共享”理念,发挥林职院、农经院等高职院校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邀请涉农专家教授到各村指导沙棘、食用菌等种植技术,强力推进人才助农、科技助农。先后组织中小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参加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直播带货等业务培训活动20余次。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内设立省级专家服务站,三道关镇与区人社局共同承办人社部第126批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走进牡丹江活动,建立对接机制,及时解决乡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破解发展瓶颈难题。创新就业举措,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就业服务模式,在村设置12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加入到农村环境治理中,全面保障脱贫监测户收入来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合作社+脱贫户”模式,推进生态蚂蚱鸡养殖基地建设,现培育种鸡1000只,让监测户参与基地建设和日常维护全过程,免费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无偿养殖技术,帮助销售鸡肉、鸡蛋,带动监测户致富增收。完善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以公共服务优质优享为目标,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推动各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办理社会救助、医保、低保、社保、退役军人服务、综治协调等公共事项,推动村民办事少跑腿,就地办,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40件,研判消除矛盾100余起,调处纠纷满意率96.8%,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三、经验启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爱民区三道关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把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走好“融合路”。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融合是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爱民区三道关镇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头戏,全面摸清资源和基础产业“家底”,发挥农业、文化、旅游、数字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产施策,打造地域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能量支撑。实践证明,只有统筹产业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农文旅数产业链延伸融合,培育适宜本土发展的特色产业,才能让“一产”活起来、“二产”动起来、“三产”旺起来,为乡村振兴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走好“治理路”。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爱民区三道关镇着重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发力,为创建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打好基层治理底座,完善乡村“软硬”件条件,不断打基础、补短板,才能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发展筑牢根基。

 三是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走好“为民路”。乡村振兴始终是为农民而兴。爱民区三道关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强化人才培育、推动就业创业、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站稳人民立场,通过系统性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好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农民增收,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




来源:三道关镇党委
编辑:房可飞
审核:史立英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文明爱民)




文明爱民
牡丹江市爱民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